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王朝在部分地区恢复封建形态,分封诸侯王国。汉景帝以后,王国的地位等同于郡。经西汉一代的变化,郡级政区(郡与国)数量与秦代相比大幅增加。西汉末年的郡国总数增至一百零三,共统辖一千五百八十七个县级政区,平均每个郡国的管理幅度为十五个县,也还算适宜。但是对中央政府而言,要直接管理百来个郡,这个范围却是太大了。因此汉武帝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十四部,作为监察区。首都周围诸郡由司隶校尉部统辖,其他郡国则分属十三个刺史部,每部设刺史一人,刺史按六条规定检察地方长官的行为,但不管理地方的行政事务。刺史的品秩只有六百石,而郡太守的品秩却是二千石,“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这种以小官监察大官的制度行之颇为有效,郡太守大都能克尽厥职,奉公守法,汉宣帝因此甚至发出“与吾共此(指天下)者,非良二千石乎”的感叹。

——摘编自周振鹤《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

材料二   东汉初年,郡县设置并无变化,但两汉之际的战乱造成人口锐减,为紧缩行政开支,减少赋役负担,刘秀裁并四百多个县,并裁去郡都尉,将其职权合并于太守,使太守权力明显扩大。同时,刺史的权力也呈扩大趋势。西汉刺史作为皇帝耳目权势很大,此后其实权又不断扩大。东汉中后期因战事渐多,刺史常率兵出征,并利用兵权勾结地方豪强。

——摘编自赵炎才《中国传统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特征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地方行政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以来地方行政改革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汉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的因素。
2022-12-2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汉时期,史籍中出现大量“猛虎渡河”、“飞蝗出境”和“盗贼止息”的记载,以此表彰良吏施行德政。这种书写方式在随后的史籍中被广泛应用。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史事记载有程式化趋势B.皇权集中规范官吏任用
C.政治腐败导致贪官横行D.儒家思想受到佛道挑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汉时期,水利灌溉主要依赖官府统一兴修的水利工程。到了东汉,民间兴修的陂塘、井灌等水利设施遍布南北各地。这一变化源于(     
A.田庄经济的发展B.政府组织能力提高C.南方地区的开发D.个体农耕普遍存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湖南为南楚之地,在西汉和东汉前期以“风俗脆薄”、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生产落后著称。但是,到了东汉中后期,湖南四郡(长沙、桂阳、零陵、武陵)的户数和人口数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见表 所示)。

两汉湖南人口对照表

郡国名西汉(公元2年)东汉(公元140年)备注
县名户数口数县名户数口数
桂阳郡郴、临武、便、南平、耒阳、桂阳、阳山、曲江、含框、浈阳、阴山28119156488郴、临武、便、南平、耒阳、桂阳、阴山、曲江、含涯、浈阳、汉宁135029501403所属县去阳山,增汉宁(顺帝永和元年置)
武陵郡索、孱陵、充、临沅、沅陵、镡成、无阳、迁陵、辰阳、酉阳、义陵、很山、零阳34177185758汉寿(故索,顺帝阳嘉三年更名,刺史治)孱陵、充、临沅、沅陵、镡成、迁陵、辰阳、酉阳、零阳、作唐、沅南46672139378所属县去无阳、迁陵、很山,增作唐、沅南(光武建武二十六年置)
零陵郡零陵、营道、始安、夫夷、营浦、都梁、泠道、泉陵、洮阳、钟武21092139378零陵、营道、始安、夫夷、营浦、都梁、泠道、泉陵、洮阳、重安(原钟武,顺帝永建三年更名)湘乡、昭阳、蒸阳(原属长沙)2122841001578所属县增加湘乡、昭阳、黍阳三县
长沙国(东汉改为郡)临湘、罗、攸、连道、益阳、下雋、酃、蒸阳、湘南、昭陵、茶陵、容陵、安成43470235825临湘、罗、攸、连道、益阳、下雋、酃、湘南、昭陵、茶陵、容陵、安城、醴陵255854l059372所属县去忝阳,增醴陵
合计47126858717449496498392813266
西汉户126858;口717449;户均5.66东汉户649839;口2813266;户均4.33

注:根据《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郡国志》统计。

——摘编自张齐政《东汉时期湖南人口增长原因论略》


(1)根据材料,概括东汉中后期湖南人口的变动情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汉中后期湖南人口变动的影响。
2023-10-20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一中集团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所示是两汉时期湖南部分郡属县数、户口数及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对这一变化的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时期

下属县数/个

户口数/户

口数/人

户均人数/人

公元4年

47

126858

717449

5.66

公元140年

49

649839

2813266

4.33

注:表中数据为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武陵郡
A.土地兼并严重B.农业技术领先C.流民大量涌入D.政府政策倾斜
2023-12-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联考(12月)历史试题
6 . 尚书本为“少府(负责皇帝私财及生活的机构)属官治文书而已”,至光武帝时,则逐渐转为行政职位;东汉李固曾说:“今陛下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也。斗为天喉舌……尚书出纳王令,赋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尚书的这一变化(     
A.消除了宦官专权乱政的现象B.适应了君主专制发展的需要
C.完善了官僚队伍的选拔制度D.反映了宰相权力的不断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汉后期兴起的“九族异姓”说,以“仁”为核心,“亲亲”是其特征。东汉时出现的“九族同姓”说,则将母族、妻族从九族中剔除,以“礼”为核心,“尊尊”是其特征。这一变化(     
A.排除了外戚干政的困扰B.构建了新型的思想学说
C.有助于大一统局面形成D.折射出皇权弱化的现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因西汉末年外戚势力膨胀,侵夺皇权,导致王莽代汉。光武帝刘秀规定“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以防止外戚专权,明、章二帝继续奉行这一政策。这一政策(     
A.避免了外戚干政在东汉出现
B.导致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坐大
C.因形势变化而没有贯彻始终
D.使东汉陷入了宦官专权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疫病多少和流行时间长短与国家作为息息相关。有学者统计了两汉时期有历史记载的疾疫情况,发现西汉和新莽朝历时231年,有疾疫17次,平均13.59年一次;东汉历时195年,有疾疫34次,平均5.9年一次。这一变化说明东汉(     
A.气候变化灾害频发B.朝廷控制能力有所削弱
C.医疗技术出现倒退D.天人感应思想不受重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东汉初年,官府手工业作坊还有相当大的规模,盐铁业仍然为国家所掌握。到和帝(79—106年)时,政府被迫下令盐铁开禁,只设官收税。东汉后期,崔寔在《政论》中写道:“刀牟悉钝,故边民敢斗健士,皆自作私兵,不肯用官器。”这一变化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B.“工商食官”制的衰落
C.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D.地方王国势力的膨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