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王朝在部分地区恢复封建形态,分封诸侯王国。汉景帝以后,王国的地位等同于郡。经西汉一代的变化,郡级政区(郡与国)数量与秦代相比大幅增加。西汉末年的郡国总数增至一百零三,共统辖一千五百八十七个县级政区,平均每个郡国的管理幅度为十五个县,也还算适宜。但是对中央政府而言,要直接管理百来个郡,这个范围却是太大了。因此汉武帝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十四部,作为监察区。首都周围诸郡由司隶校尉部统辖,其他郡国则分属十三个刺史部,每部设刺史一人,刺史按六条规定检察地方长官的行为,但不管理地方的行政事务。刺史的品秩只有六百石,而郡太守的品秩却是二千石,“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这种以小官监察大官的制度行之颇为有效,郡太守大都能克尽厥职,奉公守法,汉宣帝因此甚至发出“与吾共此(指天下)者,非良二千石乎”的感叹。

——摘编自周振鹤《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

材料二   东汉初年,郡县设置并无变化,但两汉之际的战乱造成人口锐减,为紧缩行政开支,减少赋役负担,刘秀裁并四百多个县,并裁去郡都尉,将其职权合并于太守,使太守权力明显扩大。同时,刺史的权力也呈扩大趋势。西汉刺史作为皇帝耳目权势很大,此后其实权又不断扩大。东汉中后期因战事渐多,刺史常率兵出征,并利用兵权勾结地方豪强。

——摘编自赵炎才《中国传统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特征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地方行政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以来地方行政改革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汉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的因素。
2022-12-2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光武帝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延揽和使用人才的策略尤可称道。公元24年,刘秀率兵攻破邯郸,诛灭王郎,并缴获了当地史人同王郎一起谤毁刘秀的材料达数千章,刘秀不计前嫌,立即烧毁,以“令反侧子自安”。征西大将军冯异久握重兵在外,有人诬陷他威权至重,跋扈关中,野心勃勃。冯异知道后惶惧不安,而刘秀却政书抚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分封邓禹、吴汉、冯异等三十余名功臣为列侯。建武二年,又封耿龛等二十余人为列侯。以后又陆续分封一些功臣。刘秀把”学通行修”、“明达法令,能按章覆问”、“明足以决疑”,作为任用官吏的重要标准,要求官吏必项具备上述才能。刘秀从谏如流,对敢于直言其过失的官吏加以奖助,而对于不能纠正其过失的官吏则予以惩罚。刘秀凭自身谋略剪灭群雄,重建汉室,励精图治,使满目疮痍的社会重现生机,被封建史家誉为“光武中兴”之业。

——摘编自王云江、谢艳华《简论刘秀的人才谋略》


(1)根据材料,概括东汉光武帝刘秀用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汉光武帝用人策略的历史意义。
2020-10-0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1届高三9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材料   东汉初,豪强势力发展,土地兼并逐渐严重,既威胁皇权,也影响百姓生活。为了加强朝廷对全国垦田和劳动人手的控制,平均徭役负担,光武帝颁布了“度田”诏令,核实各地的垦田数量和清查户口。起初,地方官员在执行“度田”诏令时,畏于权势,不敢认真清查,袒护豪强大族。特别是河南、南阳两地,一为京师之地,功臣居多;一为帝乡,皇亲尤众,“田宅逾制”更甚。这些问题暴露后光武帝极为重视,果断采取措施,整肃吏治,严惩在“度田”中作弊的官员,因“度田”不实被处死的郡守达十余名。从打击官员所涉及的地域范围看,有河南郡、河内郡,兖州之东平国,徐州之东海国、琅邪郡,荆州之南郡等,范围很大。光武帝的“度田”令因此得以严格执行,取得显著成效。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武帝“度田”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度田”改革的特点并据此说明其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