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4年以来,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先后发掘了三座大型兵马俑从葬坑,其中有陶俑7000多个,这些武士造型高大,平均身高为1.8米。这些高大的武士身披铠甲,排列成庞大的军阵,面向东方,气势雄伟,震撼人心。从身体造型来看,秦俑稍嫌呆滞凝重,动感不强,注重面部表情的塑造,将士中没有完全雷同的形象,眉毛、鼻子、眼睛的细微不同透露着他们的不同想法。

汉代兵马俑在造型和气势上不如秦俑,杨家湾汉墓出土兵马俑2000多件,徐州楚王陵中出土兵马俑4000多件。汉俑体形较小,骑兵俑高的只有68厘米,立俑高4248厘米,手中所持也不是秦俑所持的真正实用兵器,而是象征性武器。汉俑更侧重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的刻画,这些陶俑单纯洗练,神态威严,面相饱满,堪称陶塑艺术中的佳作。

——摘编自郑师渠、许殿才《中国文化通史》

材料二   陶俑的使用是为了使死者能在冥世继续如生前一样生活,所以它真实承载了古代社会的各种信息,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从艺术的角度看,陶俑就是古代的人像雕塑。现存的千千万万俑像,汇聚了历代的各种人物造型,体现着古代雕塑艺术发展脉络、各个时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水平、历代审美习尚变迁及人们的精神面貌。从历史的角度看,陶俑则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宝库。陶俑自商代后期开始出现,到清代消亡绝迹,几乎跨越了整个中国古代,蕴含了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到生产、生活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在一定意义上成了我们今天了解认识古代中国的一部形象的历史。

——陕西省文物局《走进博物馆》

(1)根据材料一、对比秦代和汉代兵马俑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兵马俑所体现出的秦汉时期共同的时代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陶俑的重要价值。
2023-11-2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司马迁在《平津侯主父列传》中写公孙弘,既写“弘为人恢奇多闻”,又写“弘为人意忌”,也就是说公孙弘为人宽弘奇伟,知识很广博,但对人多有积怨,外宽内深。如此书写历史人物,体现了司马迁(     
A.治史中的实录精神B.爱憎分明的价值观
C.上下尊卑的伦理观D.对儒家思想的推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东汉班超仿照西汉刘歆的《七略》,撰成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艺文志》。在该志中,班超以《六艺略》为首,并强调“六艺之文……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此外,他还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的顺序记录了诸子十家的主要著作。这折射出当时(     
A.著史规范的逐渐统一B.史书编撰体例得到创新
C.儒学正统观念的强化D.诸子思想的交融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的赋文《甘泉》《河东》《羽猎》《长杨》等铺写了天子祭祀之隆、苑囿之大、田猎之盛,其用辞构思,华丽壮阔。这主要折射出西汉(     
A.大一统的时代特征B.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C.综合国力日益强盛D.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2023-10-0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如下图是我国发行的纪念蔡伦的邮票,是《中国古代科学家》这套邮票中的一张。人们纪念蔡伦,是因为他(     
A.造出了千里船B.发明了造纸术C.改进了造纸术D.创编了五禽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赋大家司马相如说:“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人物。”司马相如的赋把能够写入作品的东西,都铺陈其中。司马迁的《史记》文史哲、天地人面面俱到,各类人物纷至沓来,各色事件异彩纷呈。这说明汉文化(     
A.发展具有渐进性和包容性B.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
C.体现了气势恢宏的进取性D.具有兼容并蓄时代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司马光砸缸”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有学者从还没有发现宋代大型瓷缸的文物实物出发,认为这个故事可能是虚构的。另有学者认为司马光所砸的其实是“瓮”而非“缸”这在《宋史》中有明确记载:“(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得活。”因此,在没有其他资料证伪的前提下,没有理由因讹传为“缸”而轻易否定这一故事。他们的争论说明(     
A.历史研究有多种途径,核对原始文献材料是重要环节
B.历史学家应跳出“学以致用”传统的桎梏,以求真求实为终极目标
C.学者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历史,到达历史真实
D.历史资料的弹性和历史学家的期望值,均会影响历史解释的最终结果
2022-11-18更新 | 474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社会流动与实现途径】

材料一   汉代士人的社会流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与战国时期士人无秩序的流动相比,两汉时期,社会相对比较稳定,各项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从流动的趋向上来看,“学而优则壮”是汉代士人的主要价值取向,此外,学术领域,方术领域,工商领域等社会领域中也有大量士人流入。在隋唐以后“科举的社会”中,乡间社会是落第士人在科场困顿后不得不选择的归处,汉代则不然,广阔的乡间尽管吸纳了很多仕途失意的士人,但同时也有相当规模的士人,在绝意官场或无心工商、方水等社会领域后,自觉主动地选择沉淀于其中。汉代四百年间,以儒士为主体的士人持续性向官场的流动,有精于此,汉代政治的尚贤特质才开始形成,并最终定型。

——摘编自杨豪马德青《汉代士人社会流动研究》

材料二   社会流动充允许队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阶层,有的经提升而转移到较高的阶层,有的经下降而转移到较低的阶层,对于中国的社会晋升途径,有教育、行医、从军、从政、经商、婚姻、革命和造反等途径。有学者分析了近代直隶农村的社会流动,认为“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的晚清直隶农村社会成员在农村危机、近代化带动、大众追求三个动力合力的作用下,通过科举、新式教育、参军、经商、流民等各种途径实现了社会垂直流动。”

——摘自杨豪《回顾与思考:中国近代乡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土人社会流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乡村社会流动实现途径的历史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司马迁在《史记·酷吏列传》中,通过对十一个酷吏的白描式描写,将秦朝、汉初刑罚的严厉程度所造成的结果进行对比,间接表露了自己反对苛政的愿望,并感叹:“其廉者足以为仪表,其污者足以为戒。”这表明他(     
A.认为吏治是国家存亡的关键B.受到当时主流思想影响
C.敢于揭示西汉朝政腐败现象D.竭力批判现存统治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
A.农耕技术的推广B.商业交往的便利
C.军事战争的需要D.礼乐制度的重建
2022-06-22更新 | 8063次组卷 | 7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西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