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与内地发生密切联系,南迁的游牧民族大部分走向了农业化的道路;中原部分地区一度也变为牧场,畜牧业较之前代不断增加。据此可知(     
A.中原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恢复B.结束了农牧地域分异的格局
C.少数民族内迁推动民族分布格局形成D.北方农业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的调整
2023-03-17更新 | 592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北方民族内迁与中原汉族南迁”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①内迁民族卷入对中央权力的争夺中
②南迁人民推动了对江南地区的开发
③自此中国进入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
④南方的经济实力已渐渐超过了北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人口迁徙改变了区域人文地理形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计有永嘉之乱、苏峻和祖约之乱、后赵败亡、淝水之战、刘裕北伐、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瓜步、宋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这七次,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简言之,在此期间,北方平均8个人中有一个南渡,南方平均6个人中有一个北来侨民。其流徙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在1661-1812年这150年间,福建人口增加了9倍,耕地仅增加32%,人均耕地数从7.11亩降至0.9亩。道光年间“几乎年年有灾,灾区遍及全国”,维持生活“颇费踌躇,于是乎奔走外洋”。中国人移殖澳洲,“殆始于1840年到1859年之间”。随着中外一系列条约的签订,洋布“把土布消灭了百分之九十九”,“无业贫民乘北风附洋舶往国外图生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加强了对起义造反者的镇压,大量农民出洋避祸。如“广东新会平南王黄德滋,率部渡南中国海,最后抵达澳洲北部达尔文港,成为淘金工人”。

——张秋生《略论早期华工移居澳大利亚的社会历史条件》

材料三   根据联合国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按照国籍划分,国际流离失所者居世界前十位的难民来源国及数量分别是:叙利亚660万人,委内瑞拉440万人,阿富汗300万人,南苏丹220万人,缅甸110万人,索马里90万人,刚果(金)80万人,苏丹70万人,伊拉克60万人,中非共和国60万人。

——陈冰《全球难民治理的出路在哪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方人民大规模南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南方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华工赴澳的国内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代世界难民的主要来源区域。结合所学,分析二战以来联合国为保护难民基本人权做出的努力。
2023-03-26更新 | 622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北魏大臣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日:“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有益于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防止少数民族柔然骚扰D.肃清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2022-06-14更新 | 614次组卷 | 95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铁路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鲜卑族的慕容氏已经建立了政权,并且成功入主中原,但仍旧采用晋臣称呼自己,并没有称帝。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鲜卑族深受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影响B.鲜卑族试图维持原有的生产方式
C.鲜卑文化与汉文化碰撞交融的反映D.慕容氏慑于汉族中央集权的威严
2022-12-07更新 | 48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短暂实现全国统一的政权是(     
A.西晋B.东晋C.前秦D.北魏
2022-09-12更新 | 774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东晋南朝各代政权,都曾在其管辖区内设置侨州、郡、县,安置、优抚北方南迁流民。为北方流民即侨人专门设置地方管理机构始于东晋初年,历经宋、齐、梁、陈,前后共二百余年。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利于
A.解决藩镇割据问题B.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C.大一统国家的形成D.加强对边疆的控制
2021-09-08更新 | 810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汉魏以来,关中和并州一带成为华夷杂居之地;羯族贵族石勒徙各族部落“三万余户于襄国”;前秦“徙江汉之人万余户于敦煌”。十六国时期,为逃辟战祸,很多汉人从中原迁至边疆或逃入山区。东晋时期,荆雍州蛮“其与夏人杂居者,则与诸华不别”。这一时期各民族的杂居相处
A.铸就了魏晋时期开放融合的文化特征
B.使各民族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基本消失
C.加快了儒、释、道三教融合发展步伐
D.推动了当时中国南北方经济快速发展
9 . 下列是同学们关于西晋灭亡原因的争论,你认为错误的观点是 (     
A.民族矛盾激化B.统治者昏庸腐败
C.宦官专权D.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表南北朝时期的佛寺、僧尼人数,据如表可以推知
朝代僧尼佛寺
南朝36000人1900多所
32000多人2000多所
82000多人2800多所
32000人1200多所
北朝北魏中77000人6400多所
北魏末200万人3万多所
北齐200万人3万多所
北周近100万人1万多所

A.北朝社会秩序稳定B.人民负担日渐沉重
C.佛教成为正统思想D.均田制的推行受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