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北魏大臣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日:“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有益于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防止少数民族柔然骚扰D.肃清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2022-06-14更新 | 613次组卷 | 95卷引用:2011-201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南区)高二下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2 . 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的影响有(     
A.北方自然环境遭到破坏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南方政权更加统一稳定D.促进北方经济恢复
3 . 北魏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这一措施
A.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B.恢复了北方农业生产
C.加速了北方人民南迁D.实现了北方再次统一
2022-01-15更新 | 596次组卷 | 26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面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图中空白处应是(     

A.东汉B.东晋C.北魏D.南宋
2022-09-12更新 | 890次组卷 | 32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5 . 下列描述与地图中三国时期相符合的是(       
A.①曹操(魏)②刘备(蜀)③孙权(吴)B.①曹丕(魏)②刘备(蜀)③孙权(吴)
C.①刘备(蜀)②孙权(吴)③曹丕(魏)D.①刘备(蜀)②孙权(吴)③曹操(魏)
6 . 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宜改姓元氏 …… ”,故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孝文帝改姓氏的措施(     
A.传播了佛教文化B.促进了经济发展
C.推动了华夏认同D.加剧了民族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8 . 魏晋时期,曹魏政权在北方开凿了淮阳渠、百尺渠、广漕渠等运河,东吴、西晋、东晋等政权也在南方开凿了运河。这些运河的开凿
A.加剧了南北对峙的局面B.推动了纳庸代役的赋税改革
C.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开发D.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记·货殖列传》描述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种变化(     
A.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B.导致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C.说明江南的条件优越D.源于北方移民南迁
2023-10-24更新 | 290次组卷 | 35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民族迁徙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前,我国的民族人口分布基本上是分族聚居的格局,即汉族(华夏族)集中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其他少数民族则分别集中分布在周边各个地区。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各族的分布形成犬牙交错的状态。

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由游牧而定居,多数从事农耕业。而自东晋南朝以来,南方的少数民族逐渐从山谷中迁出,在与汉族杂居的过程中,经济、文化和生活风俗上的差异逐渐消失。同时,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中原汉族在生活习惯和习俗文化方面也在悄然变化。

魏晋以来,中原地区汉族为避战乱大批迁往辽东、河西等边疆地区和江南地区,不仅使当地的劳动人手大大增加,而且为当地人民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对于开发当地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伍晓晴《魏晋南北朝民族迁徙的特点及影响》等


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的方向,并阐述其影响。
2023-01-12更新 | 32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