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魏晋时期游牧民族大量南迁,建立众多汉化政权,“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农书《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制作奶酪、油酥的技术,北方汉语中也充斥“胡虏”之音。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人口迁移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B.民族交融呈现双向互动特征
C.政权更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D.丝路贸易丰富中原经济生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据《晋书》记载,前秦苻坚是一个博学多才艺,有经济大志的君主,在汉人王猛的辅助下,苻坚一度统一北方,王猛也官至丞相、尚书令、领司隶校尉等。根据上述材料可以推测出的信息是(     
A.少数民族政权采用中原模式的统治B.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C.魏晋时期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D.前秦政权在民族交融中逐渐壮大
2023-10-08更新 | 174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屯田制是一种由政府提供土地,组织农民或士兵耕种,以解决军队给养或收取税粮的制度。三国时期的东吴推行了大规模的屯田,将屯田与水利开发并举,屯田制度与东吴政权相始终。东吴的屯田(     
A.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
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预见的。”摘自《汉晋春秋》中《后出师表》的白话译文)这句话中的“臣下"所指的我国古代历史人物是(     
A.霍去病B.诸葛亮C.周瑜D.司马炎
2022-07-0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3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王朝的覆灭基本上者是这三种形式,一是体制崩溃,权臣夺权;二是寿终正寝,民乱四起:三是时运不济,外敌入侵,属于第三种灭亡形式的是
A.西周,西晋B.东汉,东晋C.西汉、北宋D.西晋、唐朝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但很快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西晋由此衰落。探究“八之之乱”的原因,不能不关注的焦点是
A.人口南迁的得失B.赋税征收的多少
C.儒家学说的扬弃D.分封制度的利弊
2022-06-01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重难点突破)-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中外历史纲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魏晋南北朝以来,酥油茶或奶油茶逐渐在北方盛行。同时,中原汉世家大族也都喜食肉、乳酪,并带到了南方。这一现象反映了
A.少数民族汉化B.民族差别消亡C.民族交融加强D.经济重心南移
2022-01-20更新 | 242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历史上各民族不断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少数民族的内迁,西晋江统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建议将内迁的少数民族迁出关外,达到“戎晋不杂,并得其所”。这样,他们“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也会因“隔阂山河”而“所害不广”。

——据《资治通鉴》

材料二



(1)分析江统的建议能否可行?说明你的理由。
(2)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中国古代统治者采取了很多较为成功的策略,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3)哪些历史因素促成了材料二现象的出现?分析该现象的历史意义。
10 . 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四个政权一个重要的相似点是
A.都曾定都长安B.都处于全国分裂之中
C.都曾统一或据有过黄河流域D.都因少数民族入侵而结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