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羌族逐渐向中原内迁,从原来的“逐水草而居”逐渐变为定居,饮食习俗由原来的以奶、酪和牛、羊肉为主变为与内地民族的饮食基本无异,风俗习惯上由火葬改为土葬,逐渐摒弃固有的原始宗教,开始崇信佛教。由此可见,羌族的内迁(     
A.解决了本民族的人地矛盾B.促进了文化的优胜劣汰
C.对羌族的影响广泛而深刻D.改变了中原的文化形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魏晋时期,内迁的匈奴人被统称为“屠各(或休屠)”,后其姓氏多改为刘、王、金、张、董、梁等汉姓;南北朝之后,“屠各”之名很少再见于史籍。这一现象说明(     
A.匈奴人已经远徙他处B.民族平等得到了落实
C.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D.战争磨灭了民族痕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关中之人,戎狄居半”,但汉族与少数民族都认为自己是华夏的传人,少数民族“崇尚儒学,明达政事”,汉族也“纳四夷之乐”。反映了当时 (     
A.汉族政权强制少数民族汉化B.平等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D.民族融合强化了文化认同
2022-07-22更新 | 752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师苑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图为公元200-600年间欧亚各帝国的边疆和诸游牧民族的迁徙图。这场大迁徙推动了(     
A.拜占庭帝国强盛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
C.丝绸之路的开通D.中国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晋末年,大量少数民族纷纷南下内迁,并先后成立了多个国家。为了提升自己的合法性,他们都选择中国古代的黄帝或者尧、舜、禹作为自己的祖先。这表明
A.农耕生活吸引力较大B.北方统一进程加快
C.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D.中原文明影响深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三国志》记载,孙权封儿子孙奋为齐王,居武昌;孙休为琅琊王,居虎林(今安徽省),而齐与琅琊均位于曹魏政权境内。孙权该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瓦解分化曹魏政权B.阐明政权的合法性
C.表明统一南北的意志D.制造统一全国的舆论
2022-05-25更新 | 273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晋武帝时期,朝廷在最高级的官吏设立方面,除同两汉一样,设有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外,又加设太宰、太傅、太保“三师”,而且汉时大司马、大将军(“二大”)与太尉只能选设一职,不能并设三职,晋武帝时三职并设。这反映出当时
A.中央集权加强B.选官范围扩大C.中枢机构臃肿D.门阀势力衰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