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     
民族时间关于民族迁徙情况
西晋太安年间(302~303年)并州大旱,人民饥荒,不少羯族东出山西,流入山东、河北
鲜卑北魏圣武帝(213~218年)大泽(今胡伦池)多沼泽,不宜游牧,故迁至水草丰美的河套、阴山一带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汉末年,诸雄争霸,曹操派人将氐人五万余徙居扶风、天水二郡
A.缓和了南北民族矛盾B.致使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D.丰富了江南人民物质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两汉到魏晋时期的人口统计情况。对表中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年度

公元(年)

户籍(户)

口数(口)

西汉       平帝元始二年

2

12 233 062

69 594 978

东汉       光武帝中元二年

57

4 279 634

21 007 820

东汉       桓帝永寿三年

157

10 677 960

56 486 856

西晋       武帝太康元年

280

2 459 840

16 163 863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
B.少数民族内迁使畜牧区域东移
C.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D.连续的战乱使大量人口脱离了国家户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甘肃河西地区魏晋墓葬壁画的“六畜”图像统计。这表明(     

序号

所属墓葬

资料来源

1

5

3

3

1

2

0

嘉峪关新城M1

《嘉峪关壁画墓发掘报告》第97-98页

2

17

18

2

3

2

1

嘉峪关新城M3

《嘉峪关壁画墓发掘报告》第99-102页

3

6

12

3

1

2

2

嘉峪关新城M4

《嘉峪关壁画墓发掘报告》第103-104页

A.铁犁牛耕技术尚未出现B.农户收入完全依赖家庭副业
C.田庄经济取得长足进步D.边疆地区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4 . 下表是西汉、西晋时期,全国所设郡数的对比。该表呈现的是(     

全国所辖郡数

秦岭淮河以北郡数

秦岭淮河以南郡数

西汉

103

74

29

西晋

162

86

76

A.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B.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
C.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5 . 某学者阐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规律,如下表所示。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     
序号规律
民族交融的前提和基础,是形成了民族间的杂居错处
频繁的民族迁徙,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使民族交融呈现出复杂性和曲折性
民族交融既有统治者的强迫同化,但更多是各族的自然交融
内徙诸族相继建立政权及其灭亡是促进民族交融的因素之—
A.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B.使君主专制统治受到了冲击
C.动力和途径呈现多元化D.为经济重心南移准备了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为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所设置的官员(部分)。这反映出当时(     
国别官员职位
曹彪吴王
张鲁阆中(今四川阆中市)侯
杨阜益州(今四川成都)刺史
刘永鲁王
杨仪弘农(今河南三门峡市)太守
魏延凉州(今甘肃武威市)刺史
孙霸鲁王
诸葛诞青州(今山东青州市)牧
朱育清河(今河北清河县)太守

A.中央集权统治进一步加强B.政权间斗争的日益加剧
C.吴蜀联盟瓜分天下的目标D.分裂中暗含统一的因素
2022-12-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东汉至三国时期国家控制的户口数变化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多发B.佛教在中国盛行
C.专制皇权衰落D.豪强士族的发展
2022-10-1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所示的内容反映了历代官话的变迁。对此表理解正确的是(     
东周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阳)后,洛邑的语言就成了东周时期官话的基础
秦汉汉代官话为“洛语”,洛语承袭了先秦时代的“雅言”。
汉朝的汉语标准语为“雅言”
魏晋西晋以“洛语”为官话。
衣冠南渡后,“洛语”与中古吴语结合形成了金陵雅音(官话)
A.官话发展推动了全国语言的统一B.政治中心转移影响官话变迁
C.官话变迁消除了各地语言的隔阂D.民族交流交融促进官话变迁
9 . 下表是东汉永寿三年到西晋太康元年著籍人口变化表(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时期户数口数
东汉永寿三年(157年)1067796056486856
三国时期14664237672881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245984016163863
A.民族交融出现高潮B.豪强地主势力获得发展
C.中原人口大量南迁D.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10 .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某-历史时段的朝代更迭,对该时段典型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220年263年266年280年316年317年4世纪下420年439年
曹丕
建魏
曹魏
灭蜀
司马炎
建立晋
西晋
灭吴
匈奴
灭晋
司马睿
建东晋
氐族
统一北方
南朝
开始
北魏
统一北方
A.战火不断,文化枯竭B.政权更迭,民族交融
C.北方动荡,南方开发D.四分五裂,局部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