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下图是学者绘制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分级图。


   

——摘编自李静、于晋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紧扣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2-10-27更新 | 3772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中“渐慕诸夏之风”者不在少数,后赵(羯族建立)“续定九品”“典定士族”,前秦(氐族建立)“优礼耆老,修尚儒学”,前燕(鲜卑族建立)“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前赵(匈奴族建立)的建立者刘曜致力于儒学普及,“立大学于长乐宫东,小学于未央宫西,简百姓年二十五以下十三以上神志可教者千五百人,选朝贤宿儒明经敦笃学以教之”;后秦(羌族建立)继承前秦,“学者咸劝,儒风盛焉”。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整合,汉族也肯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谁也无法否认隋唐时期的北方地区汉族,经过了传统意义上的汉族与北方民族之间融合而新生。

——摘编自胡玉春《魏晋南北朝北方民族关系的特点》

(1)根据材料,归纳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吸收中原文明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诸葛亮(181-234年),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为了使农民安于生产,他强调唯劝农业,无夺农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禁止豪强地主掠夺农民土地。诸葛亮很重视水利,他在都江堰设置揠官,派一千二百名堰丁对都江堰进行维护,此举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使成都平原出现了“沟洫脉散,疆里绮错,黍稷油油,粳稻莫莫”的繁荣景象。蜀汉地域较小、人口较少,诸葛亮多次伐魏,又多因粮尽而退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诸葛亮利用军队在汉中地区进行屯田生产。诸葛亮还利用蜀汉的自然条件发展手工业生产,蜀汉的丝织业得到了繁荣。诸葛亮实行盐铁官营政策,设置司盐校尉管理盐的生产和销售,设司金中郎将负责农具和军器生产。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概括诸葛亮在经济上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诸葛亮的经济措施。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3世纪末,关中发生饥荒,汉、氏各族大批民众被迫流亡到汉中地区,其中十余万人获准进入巴蜀。西晋益州刺史谋求割据自立,为收编移民而残害流民首领,各族流民在氐族人李特的率领下攻克成都,粉碎了其割据阴谋。不久,西晋政府又下令遣返流民。史载:“时罗尚(西晋新任益州刺史)贪残,为百姓患,而(李)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李特去世后,其子李雄领导流民再次攻下成都,李雄在部下及部分蜀中大户的拥戴下称皇帝。“雄于是下宽大之令,降附者皆假复除。虚己爱人,授用皆得其才,益州遂定”,“由是夷夏安之,威震西土。时海内大乱,而蜀独无事,故归之者相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

材料二   自秦朝以后,大一统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基调。比较来看,欧洲的面积与我国相当,但自古罗马帝国以后就逐步分裂为众多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而欧洲并没有形成这样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由中原人构建、各民族参与发展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成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在中原地区形成的科技文化和制度文化,成为周边各民族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摘编自何星亮《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民族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元3世纪末大量人口迁入巴蜀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公元3~6世纪中欧人口迁徙的后果的差异。
2023-08-10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唐玄宗
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概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上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3)根据材料二,概括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2021-11-20更新 | 463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公元前500年,欧亚范围内大规模的古印欧人各部落的迁徙浪潮终于渐渐平息,而此时的欧亚大平原已经被古印欧人的迁徙完全改变了面貌,将那里带入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并且融合当地风俗,创造了安纳托利亚文明、吠陀文明、古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古意大利文明、古日耳曼文明和凯尔特文明,整个欧亚大陆从此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蒙昧时代。

一一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魏晋以来,入居中原的少数民族上层已具有相当高的汉文化修养。内迁较早的匈奴贵族如刘渊、刘宣等莫不综览经史、著诗文、工书草。北魏孝文帝亲政后重用儒士进行政治改革,实施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政策,促使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同汉族大致趋同。这一时期,胡服在中原流行,推动中国传统服饰由“上衣下裳制”向“上衣下裤制”转变。另外,以肉食、奶酪、茶酥、胡饼为特征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也为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著名的《敕勒歌》和《木兰诗》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碰撞的产物,可谓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北方民族的乐器、百戏杂伎以及绘画、雕塑、书法等也都为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

一—摘编自陈琳国、侯旭东《中国大通史·魏晋南北朝下》

(1)根据材料一,归纳“印欧人迁徙浪潮”对“欧亚大平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交融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西方人口迁徙的共同作用。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关羽形象
三国到隋唐《三国志》中的关羽:东汉末年名将,勇武、重义,傲慢自大、刚愎自用。隋唐时期,并未得到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颂扬,名气也不大
宋朝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关羽的祠庙在全国各地兴起;南宋文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多方渲染;关羽故事在话本、戏曲杂剧中大量出现,刚勇、忠义、儒雅是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

——摘编自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


结合三国到隋唐时期关羽的形象指出宋朝关羽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8 .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成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载。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爵公使伯于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黜退昏官晋升清官)。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监狱)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魏香]曹操《对酒》

材料二   《曹瞒传》云: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魏书》曰:太祖自统御海内,芟夷(shunyi,铲除)群丑,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断书从事。…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主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收守者,不可胜数。是以胁(音义同创)造大业,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韩绣,待卿履不二来…攻城拔邑,得美丽之物,则悉以赐有功…四方献御,与群下共之。《曹瞒传》曰: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然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亦皆无余。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终能总御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摘编自[东晋、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曹操《蒿里行》,概括曹操心日中的理想社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曹操各作两点“好评”和“差评”,并指出裴松之的评价立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材料  皇甫隆,三国时期魏国人,嘉平年间(249254年)任敦煌太守。敦煌地处西陲边地,农业生产较为落后。当地多沙地,碱性很大,宜于过水漫灌而不适于滀水灌溉。但当地农民往往“灌溉滀水,使极濡洽,然后乃耕”,结果水干后地块易板结,造成“谷收更少”。皇甫隆到任后,看到当地百姓仍在沿用原始的耕种方式,遂实地考察,因地制宜,亲自教农民采用楼耕法,推广薄水漫浇法。“岁终率计,其所省庸力过半,得谷加五”。他还下令禁止当地妇女穿羊肠裙(用一整匹布做条裙子,如同羊肠一样盘结在身上,浪费且活动不方便),改穿中原地区流行的简易裙,由此,“西方(敦煌地区)以丰”。时人称赞其“勤恪爱惠,为下兴利”。

——摘编自魏明孔《曹魏对金城、河西地区的经营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皇甫隆经营河西地区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皇甫隆经营河西地区的措施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大军进兵滇池(今云南晋宁东),并分兵平定了四周的部族。自此,整个蜀汉南方的叛乱被成功平定。平叛之后,诸葛亮从长远利益考虑,采取“不留兵,不运粮”的政策,不仅任用当地土著为长官,还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他们自治;同时,诸葛亮命令李恢在当地兴修水利设施,并修复了一条已经断了一百多年,南中地区通往成都的道路,使得交通往来大为方便;诸葛亮还从内地引来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如引进牛耕,以改变当地落后的刀耕火种的方法,提高了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力,从而吸引了许多原以狩猎为生的少数民族“渐去山林,徒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走向定居的农业社会。此外,诸葛亮还顺便在当地统一了货币。开发南中,也给蜀汉政府增加了大量收入,“军资所出,国以富饶”。诸葛亮的一系列政策,大大改善了原来南中地区落后的文化和生活,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并从中得到物力和人力的支持,使他可以专心对付曹魏,开始了北伐曹魏的战争。

——摘编自马曜《诸葛亮安定南中和团结少数民族的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概括诸葛亮在南中推行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诸葛亮的改革对蜀国的影响。
2021-11-04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