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三国魏晋时期经济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载出处
(晋)羊祜伐吴时,收割吴国百姓的谷子作为军粮,然后计其谷价,送绢偿还。《晋书·羊祜传》
(魏)收田租亩(粟)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三国志·武帝纪》
(魏官)任嘏与人共买奴婢,各出八匹,后奴婢家来赎,时价值六十匹。《三国志·王昶传》注引《任嘏别传》
(益州)丰,璋以米二十万斛……缯絮锦帛,以资(助)刘备。《三国志·刘璋传》
A.北粟南稻的格局开始形成B.三国时期丝织品贸易繁荣
C.绢帛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D.政府强化赋税和人口管控
2024-03-11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一监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从东汉末起,我国气候有了逐渐变冷的趋势。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温降低更加明显,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北)种植的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人口内迁与南迁B.政权更迭频繁C.生态环境的恶化D.民族交流交融
2024-03-01更新 | 554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魏晋时期游牧民族大量南迁,建立众多汉化政权,“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农书《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制作奶酪、油酥的技术,北方汉语中也充斥“胡虏”之音。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人口迁移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B.民族交融呈现双向互动特征
C.政权更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D.丝路贸易丰富中原经济生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魏晋时期,除传统乐器之外胡箜篌、琵琶等广为流传,后人有“东汉魏晋,乐则胡笛箜篌,御则胡床,食则羌炙、貊炙,器则蛮盘,祠则胡天”之说。这一现象说明了(     
A.经济交流推动文化多元B.政治改革导致风俗变迁
C.社会动荡引发人口流动D.民族交往促进文化交融
2024-01-18更新 | 43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
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日耳曼王国,除个别短暂“部分罗马化”外.绝大部分干净彻底地“去罗马化”。他们使整人西欧与罗马制度背道而驰,走入了长达1000年的封建社会。从哥特人的“二元政治”“族群分海到法兰克人的“封建采邑”“领主自治”。无一不导向独立分散的政治格局。

用种族、宗教、风俗、神话去划分世界.是西方文明的习惯。不以血统种族而以文化制摩论页之别,则是中华文明的传统。中国古代就形成了“华夷无间”的族类观念,是一种族群融合的“混一天下”,无论哪个族群都把“大一统”当成政治终极目标。这是包括五胡在内的众多非江游群能够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思想基础。一部中华民族史是一部“天下精神”超越“族性自限”的历史,其中饱含着深沉的“命运共同体”情感。这些情感.是仅凭外来理论描述中国的人难以理解的。

——摘编自潘岳《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4—6世纪中国和罗马发展历程的趋向,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宏观历史认知?
(2)根据材料二分析6世纪中国、西欧不同历史走向的原因,该材料的研究有何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对于西晋以来的“五胡内迁”,有学者指出:“五胡主动汉化,并非忘记祖先和自我矮化,而是拥有超越部落政治、建设超大规模政治体的雄心。”该学者认为,“五胡内迁”(     
A.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B.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C.改变了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形态
D.引发了亚欧大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2023-11-13更新 | 512次组卷 | 1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4届高三一模(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如表所示的统治者的活动旨在(     
政权帝王活动
曹魏曹丕即位后不久,就命尚书卫凯、缪袭草创纪传,修撰本朝史书
孙吴孙权在太元元年(公元251年),令丁孚、项峻撰著本朝史书
前赵刘聪命左国史公师或撰《高祖本纪》及《功臣传》
后赵石勒命明楷、程机等撰《起居注》《赵书》等
A.树立本朝法统地位B.弘扬传统文化C.笼络天下文人士子D.实现政治清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记载:“魏之氏族,出自颛顼,与舜同祖。舜以土德承尧之火,今魏亦以土德承汉之火,于行运,会于尧舜授受之次。惟陛下迁思易虑,以时即位,显告天帝而告天下,然后改正朔,易服色,正大号,天下幸甚。”其意在(     
A.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B.彰显曹魏政权的正统地位
C.宣扬“君权神授”的观念D.恢复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
2023-09-20更新 | 22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不乏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从不同史料对同一战役的记述中,可以探寻出一定的历史规律。下面是几段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述。

材料一   曹公已临其境……(备)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

——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忽一军指说:“江南隐隐一簇帆幔,使风而来。”…操笑曰:“公覆(黄盖字)来降,此天助我也!”来船渐近……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左边是韩当、蒋钦两军从赤壁西边杀来;右边是周泰、陈武两军从赤壁东边杀来;正中是周瑜、程普、徐盛、丁奉大队船只都到。火须兵应,兵仗火威。此正是三江水战,赤壁鏖兵。曹军着枪中箭、火焚水溺者,不计其数。

——罗贯中《三国演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影响赤壁之战胜负的因素,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因素”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恢复古代九州之制,“省幽、并州,以其郡国并于冀州”,裁撤本为孙权控制的交州。至建安二十四年,将全国州数始终维持在九个。曹操复古改制的实践体现了(     
A.魏国在三国中占据优势B.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传承
C.东汉朝廷政令执行通畅D.地方行政层级持续变化
2023-08-28更新 | 4022次组卷 | 25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湖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