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曹魏后期,势力逐渐强大的官僚贵族,利用政治权力侵夺屯田土地和民屯农户。尽管西晋占田制规定了“按官品占田”的限额,但官僚地主实际占有的土地经常突破限制。至晋惠帝时,出现了“今天下千城,人多游食,废业占空,无田课之实”的形势。这种状况(       
A.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出现B.导致自耕农经济出现衰退
C.表明豪强地主控制了政权D.说明中央集权遭受到冲击
2024-05-30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服妖”被视为一种“妖风”“妖象”,是对封建礼制中“服制”象征体系的背叛和挑战。魏晋南北朝时期“服妖”现象多发,如最高统治阶层“好胡”之风。这一现象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社会风气败坏B.古代礼崩乐坏C.民族交流交融D.门第观念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曹魏实行屯田,由各州郡设置典农中郎将等主持屯田,其中民屯田租很重,通常是“持官牛田者得六分,百姓得四分,私牛而官田者与官中分。”西晋统一后,颁行占田课田制,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这一变化(     
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B.加剧南北经济的不平衡
C.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进步D.强化了农民的人身依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晋书》中记载:“夏,帝将伐蜀,乃谋众曰:‘自定寿春已来,息役六年,治兵缮甲,以拟二虏。略计取吴,作战船,通水道,当用千余万功,此十万人百数十日事也。又南土下湿,必生疾疫。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在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虞定虢,吞韩并魏之势也。’”由此可见(       
A.司马昭伐蜀中重视疫病的防治B.伐蜀对完成国家统一意义重大
C.应首先攻打蜀国但条件还不够成熟D.攻打吴国不在司马昭战略计划之列
2024-04-19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浙江卷)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66年,晋武帝下诏:“豪人富商,挟轻资,蕴重积,以营其利。故农夫苦其业,而末作不可禁也”。269年,他又敕戒郡国计吏、诸郡国守相令长,“务尽地力,禁游食商贩”。这从侧面反映出(     
A.政府取缔一切商业活动B.封建统治根基已经动摇
C.传统经济结构走向瓦解D.商品交换活动日趋发展
2024-04-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从汉文帝十二年到王莽始建国三年的180年时间里,山陕峡谷流域和泾渭北洛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决溢了十次之多,其中五次导致改道,浸灌良田至十余万顷。魏晋十六国时代,黄河长期安流,多年无患。这主要是由于,魏晋十六国时期(       

A.北部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B.玄学主张任其自然并崇尚清谈
C.皇族与门阀世族协力共治D.铁农具开始使用推动水患治理
2024-03-29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将居住在南方地区的“山越”“蛮”“夷”纳入统治范围,一方面将他们编入军队作战、划归郡县作编户耕田种地,另一方面在他们居住的地区设置郡县。这一举措有利于(       
A.经济重心的南移B.民族之间的交融C.巩固国家的统一D.开展封建化改革
8 . 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个区,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辖区内郡县吏治。吕布从刘备手中夺得徐州后,“自封为徐州刺史”。曹操在做东郡太守时,(鲍) 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该现象说明(     
A.刺史监察职能丧失B.刺史京官地方官化
C.专制权力严重削弱D.国家分裂日趋明显
2024-03-1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晋灭亡以后,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大都采用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巩固、衰亡相伴始终。这反映出(     
A.胡汉之间文化差异的消失B.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C.九品中正制蕴含正统观念D.儒家治国理念发生巨大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三国魏晋时期经济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载出处
(晋)羊祜伐吴时,收割吴国百姓的谷子作为军粮,然后计其谷价,送绢偿还。《晋书·羊祜传》
(魏)收田租亩(粟)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三国志·武帝纪》
(魏官)任嘏与人共买奴婢,各出八匹,后奴婢家来赎,时价值六十匹。《三国志·王昶传》注引《任嘏别传》
(益州)丰,璋以米二十万斛……缯絮锦帛,以资(助)刘备。《三国志·刘璋传》
A.北粟南稻的格局开始形成B.三国时期丝织品贸易繁荣
C.绢帛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D.政府强化赋税和人口管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