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志·魏纪》《后汉书·献帝纪》
天子以公领冀州牧。曹操自领冀州牧。
汉罢三公官,置丞相,以公为丞相。曹操自为丞相。
天子使郗虑策命公为魏公,加九锡。曹操自立为魏公,加九锡。
汉皇后伏氏,坐与父(伏)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后废黜死,兄弟皆伏法。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其二子。
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使张音奉玺绶禅位。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

材料二   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为便利纪年,认为在乱世存在多个政权并立时要选择其中某个政权作为正统,如在三国时期以曹魏为正,南北朝选择宋齐梁陈纪年,五代十国则选择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年号为标准。北宋和辽、夏并立,因宋受后周禅让,所以在这一时期将宋作为正统。他认为这一举措“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

——据(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三国当以蜀汉为正,而温公(司马光)乃云某年某月“诸葛亮入寇”,是冠履倒置,何以示训?缘此遂欲起意成书。

——(南宋)朱熹《资治通鉴纲目》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三国志》和《后汉书》对相关史事叙述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司马光和朱熹关于三国时期“正统”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观点产生的原因。
2023-02-11更新 | 63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B)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一件大事,不同史书有不同的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   (刘)备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於水次候望权军。……(备)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关)羽、(张)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

——《江表传》

材料三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孙权)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搡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资治通鉴》


(1)依据上述材料,确定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事实。
(2)指出三则材料对刘备在赤壁之战中作用的叙述有何不同?据此说明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2021-05-07更新 | 458次组卷 | 6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湖北专用)01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南下,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大批东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因此来到中原定居,并与其他民族的人通婚繁衍,逐渐形成一些统称为“回回”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使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获得了可靠而广泛的群众基础。

——摘自刘杰《试析元朝时回族的社会地位及其形成原因》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民族交融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 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 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材料三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1)根据材料一, 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时期的社会现象。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3-11-30更新 | 62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言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材料一自东汉以来,匈奴、鲜卑等边疆民族大规模内迁。西晋末年,政治黑暗,汉族大量流向边远地区,从而扩大了汉文化的影响,边疆民族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向中原地区展开更大规模的迁徙。晋室东渡,汉族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内迁各族积极推行汉化政策,并以建大一统之功为己任,以华夏正统自居;在政治上逐渐由割据走向统一的同时,文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量汉人南迁,促进了汉族与南方各族的交融以及汉文化在南方地区进一步发展。这为后来隋唐大规模统一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材料二唐朝对待不同的民族问题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设立军事行政机构针对的是解决北方突厥、回纥民族问题,以及东北靺鞨民族问题;册封制度针对的是回纥、靺鞨、南诏民族;和亲政策针对的是缓和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唐朝统治阶级能够从各个民族问题产生原因出发去解决或缓和矛盾,实行开明的政策,在总体原则上依然牢牢把握着“以和为主”这一政策尺度。

——摘编自马晓琳《浅析唐代民族政策的主要措施及其评价》

材料三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3-11-1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六中学等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   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毛泽东曾于1954年说:“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中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二人对曹操的不同评价。
(2)根据材料三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关键是什么?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蜀汉政权国力弱小,兵力不足。以四川盆地为中心,涵盖了盆地四周诸多少数民族。曹魏虎视于此,孙吴窥伺于东。如果民族关系处理得好,不仅可造就一个安定的后方,而且还可以得到大量兵源和物资补充,增强蜀汉北伐的力量。
诸葛亮对“西南夷”各少数民族进行和抚,对少数坚持作乱的大姓豪酋,坚决用武力镇压。叛乱平定后,又根据这些大姓豪酋的政治表现,分别委任大小不同的官职,基本上仍然让他们管理本地区的事务。如让建宁大姓爨习当领军,让朱提大姓孟琰当辅汉将军,让孟获当御史中丞。北部羌人马超、姜维归属之后,诸葛亮也予以重用,姜维被任命为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镇守西北边陲,联合西北各民族抗魏。诸葛亮“六出祁山”,氐族、羌族人民为蜀军提供了大量的兵员和物资补给。在战略防御和北伐中,当地民族的地方武装充实到蜀军,使蜀军的战斗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北部祁陇地区提供的马匹、小麦等既增强了蜀军的战斗力又减轻了蜀军辎重粮草运输的压力。
——摘编自李小龙《论诸葛亮民族政策的启示意义》
(1)根据材料,分析诸葛亮重视民族问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葛亮采取的民族政策并加以评价。
2016-11-2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四中高三七月第二周周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