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交流互鉴,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西晋江统《徙戎论》

刘聪(匈奴汉赵政权的皇帝)“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善属文,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

材料二   北魏建立与统一后,吏治混乱、政府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游牧民族的威胁;统治面临危机,为此,冯太后、孝文帝先后进行了以推行俸禄制和官吏考核制度,均田制租调制,迁都洛阳,讲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兴学校,祭孔子等一系列改革,以巩固统治。

材料三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三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冯太后、孝文帝改革性质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其民族交融的特点?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及影响。
2023-07-2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随着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并巩固下来。阅读材料,问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到了夏商周三代,黄河流域的居民不断吸收周围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族的成分,逐渐形成华夏民族。相传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仲雍与当地的民族结合,形成兼有商、周和当地特点的吴文化,先秦时期,吴和越开发了东南地区;秦人和西戎诸族共同开发了西北地区;楚地的华夏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相交融,共同开发了长江中游地区。最后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这个统一的过程也可视为多民族交融的过程;到了汉朝,华夏族进一步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扩大为人口近6000万的民族,后来遂称汉族。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前燕创立者鲜卑慕容氏宣称先祖是“有熊氏之苗裔”;前秦创立者氐人苻氏宣称先祖为“有息之苗裔”;后秦创立者羌人姚氏宣称“其先有虞氏之苗裔”;大夏政权创立者赫连勃勃声宣称“朕大禹之后,居幽、翔。”

——摘编自房玄龄(唐)等《晋书》

材料三     清政府边疆管理

地区管理方式
新疆设置伊犁将军,总领军政
西藏设驻藏大臣与当地达赖、班禅共管
蒙古设盟、旗两级单位,命装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1)据材料一,概述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历程。
(2)据材料二,概括其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促进民族交融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边疆统治的特点,并分析边疆治理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