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是据《三国志》整理的景元元年(260年)蜀魏吴三国的人口数量统计状况。这一状况(       

A.缘于南方政治动荡不安B.奠定了国家重新统一的基础
C.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形成了魏蜀吴三国对峙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魏晋时期游牧民族大量南迁,建立众多汉化政权,“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农书《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制作奶酪、油酥的技术,北方汉语中也充斥“胡虏”之音。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人口迁移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B.民族交融呈现双向互动特征
C.政权更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D.丝路贸易丰富中原经济生活
20-21高一上·安徽阜阳·阶段练习
名校
3 .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下列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散乱频繁B.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2023-04-13更新 | 310次组卷 | 63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逐渐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歌舞、器乐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食品,逐渐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材料表明当时北方(     
A.少数民族普遍汉化B.统一条件逐渐成熟
C.民族之间交流发展D.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关于政权更迭,西晋刘颂认为是“天地之位始定,四海洗心整纲之会”。他还指出,魏晋更迭用“禅让”,未能“洗心整纲”,晋廷所依靠的仍是“先代功臣之胤,非其子孙,则其曾玄。”据此可知,刘颂意在强调魏晋“禅让”(     
A.助长了士族政治发展B.遏制了官僚集团腐败
C.实现了政权和平转移D.延续了前代治国经验
2024-05-21更新 | 28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历史学科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魏晋时期(公元220—420年),在两汉时期农业高度繁荣的关中地区出现了“百姓不专农殖,乃无车牛”的情况。黄河下游地区,农业生产也遭到极大破坏,生产凋敝,田地荒芜。地处边疆的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等重要农业区,大部分都成为游牧区。这反映出(       
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B.统治者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C.区域经济差异性较明显D.游牧文明具有强大的活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晋时期,政府颁布占田令。据《晋书》记载:“诸侯王大国在近畿占田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并制定了不同官品占田的具体数额:“官品第一至于九,各以贵贱占田,品第一者,占田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九品,十顷。”这些规定有利于(       
A.八削弱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B.推动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促进自耕农经济的迅速发展D.加速社会各阶层间的相互流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人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A.中原地区的人民大量迁徙到边疆B.西晋的史料记载缺乏客观
C.内迁各少数民族封建化已经完成D.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
22-23高二上·重庆·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故宫博物院组织了一场名为“何以中国”的文物展览,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晋归义羌侯”官印入选其中(见下图)。印为金质,驼钮。印文小篆字体方正,布局严谨。这一文物入选此次主题展,主要原因是(       

A.展现了制印技术的精美B.体现出篆书艺术的魅力
C.象征着西晋国力的强盛D.是民族交融的历史见证
2024-03-06更新 | 105次组卷 | 7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辽宁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三字经》中概述的时期相符的历史描述是(     
A.藩镇割据社会动荡B.科举盛行人才辈出
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佛教传入外交活跃
2022-11-29更新 | 100次组卷 | 23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