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以下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朝代更迭示意图,图中序号②④所代表的朝代依次是(     

A.西晋、北朝B.西晋、南朝C.东汉、南朝D.东汉、北朝
2024-03-1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三国鼎立时代,曹魏以天下正朔在己,蜀汉与孙吴也都没有放弃自己为正统的主张。三方都认为自己与对立的各方同属一个国家,都高举国家统一的旗帜,为其政治利益而斗争。由此可以说明(       
A.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大势所趋B.三国有着加强君主专制的共同目的
C.三国长期分裂具有客观必然性D.统一是幌子其实质是一种愚民政策
2024-03-0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历史试题
9-10高二下·海南·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史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最终,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立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
2024-02-22更新 | 132次组卷 | 52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3
4 .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由此可以推断(     
A.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族交融加强B.南方取代了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C.契丹族入主中原迅速统一全国D.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2024-01-28更新 | 125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晋时期,政府颁布占田令。据《晋书》记载:“诸侯王大国在近畿占田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并制定了不同官品占田的具体数额:“官品第一至于九,各以贵贱占田,品第一者,占田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九品,十顷。”这些规定有利于(       
A.八削弱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B.推动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促进自耕农经济的迅速发展D.加速社会各阶层间的相互流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自东汉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边疆民族大规模内迁,内迁各族纷纷建立政权,在广大北方地区形成了各民族错处杂居的局面。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接受汉文化,在其统治范围内努力推行汉化政策,并接受大一统思想,以华夏正统自居。由此可知当时(     
A.西晋的统治已经分崩离析B.华夏认同感的加强
C.皇位的宗法传承得到维护D.汉代制度受到追捧
7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如图中序号与政权对应错误的是(     
A.①——西晋B.②——东晋C.③——北朝D.④——北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大部分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六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反映了(     
A.民族差异的消失B.民族交融的发展C.民族习俗的趋同D.民族布局的改变
9 . 从公元2世纪末期起,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艰难时世。“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土地荒芜,无数人民死于兵燹饥馑,或逃往江南。与此同时,游牧在北方草原上已降汉附边的少数民族,乘中原动荡之际大批南迁。上述现象客观上(     
A.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融B.有利于封建经济转型和发展
C.强化了门阀士族的既得利益D.冲击了儒学的官方正统地位
10 . 如图为我国某一历史阶段的朝代更迭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朝代是(     

A.北魏、西晋、北周B.西晋、前秦、后周
C.西晋、北魏、北周D.北魏、前秦、西晋
2023-04-16更新 | 245次组卷 | 22卷引用:云南省广南县第十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