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历代帝王庙——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的见证

材料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历代帝王庙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 年),是明清集中祭祀中华祖先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功臣名将的皇家庙宇。历代帝王庙以独特视角体现了 “ 中华一统、主权延续、朝代更迭、一脉相传” 的历史特点,也使得“ 中国” 这个概念及文化内涵更为丰富。

——摘自刘洋主编《北京西城历史文化概要》

材料二清朝顺治和乾隆时期历代帝王庙入祀帝王的调整变化

时期入祀帝王的调整和变化相关资料
顺治时期

(1643- 1661年)

①恢复祭祀元世祖忽必烈 ②新增祭祀元太祖成吉思汗 ③新增祭祀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④新增祭祀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⑤新增祭祀金世宗完颜雍
金世宗在中都(今北京)建大宁宫
(今北海公园),大定二十九年始建卢沟 桥。《世宗本纪》记载:即位五载,而南北
讲好,与民休息。于是躬节俭,……重农
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家给人
足,仓廪有余……号称“ 小尧舜”。
乾隆时期

(1736- 1796年)

增加东晋、南朝之宋齐陈、 北朝之北魏、五代之后唐、
后周等帝王入祀,共188位
乾隆皇帝认为:“ 北魏的鲜卑族帝王,
结束战乱,雄踞黄河以北,勤思政理、讲
学兴农,确为英主,安可置而不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简述北魏孝文帝和金世宗的历史贡献。
(2)材料二中,顺治帝对入祀帝王的调整可归为几大类?写出分类标准和序号,依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谈谈你如何看待清朝皇帝沿用明朝庙宇并调整入祀帝王之举?
2023-01-0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面“笔记卡片”记录的是中国古代某政权改革的措施。据此可知,该政权是(     
①迁都: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②移风易俗:改籍贯、易服饰、说汉语、改汉姓

A.西晋B.东晋C.北魏D.南宋
2023-01-0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史书记载,北魏太祖拓跋珪曾“宣赞时令,敬授民时,行夏之正”,孝文帝也曾亲自率领众人躬耕种地,劝导百姓重视农业生产。据此推断他们(     
①认同中原文化②鼓励发展农业③主张严刑峻法④推动民族交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 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宜改姓元氏 …… ”,故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孝文帝改姓氏的措施(     
A.传播了佛教文化B.促进了经济发展
C.推动了华夏认同D.加剧了民族矛盾
5 . 古都变迁

材料一   刘敬说上(刘邦)都关中,上疑之。⋯⋯良(张良)曰:“⋯⋯夫关中左毅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刘敬说是也。”于是上即日驾,西都关中。

——《汉书·张良传》

材料二   他(孝文帝)迁都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要把政治中心迁到中原的中心地带,有利于将来进一步的统一,更主要的是希望通过迁都实现完全的、彻底的汉化。果然在迁都已成定局的时候,孝文帝就开始实行一系列更加彻底的汉化措施。


——葛剑雄《不变与万变——葛剑雄说国史》

材料三   金元及清以女真、蒙古、满州边族入主中原,定都于北京是既可以控制中原,又可以照顾到本土的最佳选择。明成祖一则由于他出身燕王,燕京是他的根据地,一则也由于为了要防御蒙古之再度南下,也就在南北二京之间选择了北京。金元明清之所以要选中北京定都,那是由于这几个政权都需要兼顾塞外与中原,而大运河漕运又足以解决都燕的供给之故。

——谭其骧《中国七大古都》序


(1)根据材料,概括张良主张在关中建都的理由。
(2)孝文帝改革时把都城迁到了哪里?简要说明孝文帝迁都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金元明清”定都北京的原因。
2023-01-04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判断一个人究竟是“中国”人还是蛮、夷、戎、狄,是以是否接受了或保持着“礼”作为标准,存在着“中国”敌视蛮、夷、戎、狄的现象。到了春秋时期,随着农田不断被开发,农业生产不断发展,蛮、夷、戎、狄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主动向     “华夏”靠近的趋势,最终在战国时期成为华夏族的一部分。

——摘编自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材料二通过孝文帝改革,北魏“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改革使南北之间的均势逐渐被打破,形成北强南弱的局面,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实现,又大大淡化了南北对立的民族矛盾,这就为隋文帝结束隔江对峙奠定了基石。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7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摘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如表。

《元晖墓志铭》拓片

公讳晖,字景袭,河南洛阳人。昭成皇帝(北魏高祖拓跋什翼犍)之六世孙……温源恭俭之性,得之自然;忠孝笃敬之诚,因心而厚。幼涉经史,长爱儒术……太和(北魏孝文帝年号)中始自国子生辟司徒参军事,转尚书郎太子洗马……入为尚书右仆射,寻迁左光禄大夫尚书仆射……春秋五十五,以神龟二年九月庚午遘疾薨於位(因病去世)。天子震悼,群辟痛心,有诏追赠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司空公领雍州刺史,侍中如故。考德累行,谥曰文宪公。

                                                                                                                                ——摘编自《元晖墓志铭》

材料三   如表。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重熙五年(1036年),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试进士。
西夏其官分文武班,包括中书、枢密、三司、御史台。保留了原蕃官体系,如宁令(大王)等官职。
大庆四年(1147年),复设童子科,于是取士日甚。
女真初起,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
金承辽后,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

材料四   在中央,元朝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既负责边疆行政事务,也负责少数民族的管理。此外,元朝还建立了“朝令夕至,声闻毕达”的驿站制度,将边疆地区和中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并设置宣政院实现对吐蕃的直接管理。为了加强对北疆的管理,元朝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和移民,在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大变局”的具体表现。
(2)写出《元晖墓志铭》的具体史料类型。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具体说明《元晖墓志铭》可以印证哪些史实?
(3)依据材料三,概括辽、西夏、金制度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影响。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元朝边疆政策的历史意义。
2022-11-26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造型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这种变化反映了北魏(     
A.统治区域扩大B.佛教影响削弱C.民族交融加强D.对外交流频繁
10 . 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形势示意图。图中“A”处代表的政权是(     
A.吴国B.西晋C.东晋D.陈朝
2022-08-02更新 | 17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