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个说法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下列关于十六国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指北方出现的十六个政权B.都是少数民族政权的更迭
C.形成与南方政权南朝的对峙D.结束于北魏统一北方之时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在改革过程中,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交融。他迁都洛阳、改汉服、说汉话、改汉姓等措施大大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材料评价的是
A.司马炎B.孝文帝C.汉景帝D.曹丕
3 . 《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主改革的措施是(     
A.说汉话B.改汉姓C.通婚姻D.易汉服
4 .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二者虽然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但是风格不同。云冈佛像的造型,一般是唇厚、鼻高、目长、额丰、肩宽,显得庄严雄健。龙门石窟则更多地表现出中国的艺术形式,大佛的形象也由庄严肃目变为和蔼可亲。出现这种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佛教在北方的衰落B.北魏政权的分裂
C.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D.雕刻工匠个人审美观念的差异
5 . 据《晋书·舆服志》记载,魏明帝喜戴刺绣小帽。这种小帽原来是北方少数民族女性所戴,用彩锦织成,色彩艳丽,传入中原以后男女通用,南朝一度盛行。这表明魏晋时期
A.男女社会地位平等B.族引领社会风尚
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D.民族交融不断加深
6 . 纵观世界历史,古国文明源远者未必流长;中国文明源远而流长,成就辉煌,这是极为难得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许慎《说文解字》

材料二   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

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

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四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采取的措施。说出该措施的影响。
(2)材料二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汉化政策的哪一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元代治理西域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概括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列举一项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具体措施。
2022-12-14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广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人衣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放弃鲜卑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推行均田制,采用汉族农耕经济。这反映孝文帝(     
A.推行汉化B.刚愎自用C.数典忘祖D.蕃汉分治
2022-10-17更新 | 194次组卷 | 25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汉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B.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C.战乱频繁导致国家分裂D.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书记载,北魏太祖拓跋珪曾“宣赞时令,敬授民时,行夏之正”,孝文帝也曾亲自率领众人躬耕种地,劝导百姓重视农业生产。据此推断他们(     
①认同中原文化②鼓励发展农业③主张严刑峻法④推动民族交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B.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
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