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是完全一无是处的。站在英雄的角度,乱世之中,所有桎梏和枷锁全都被粉碎,他们可以轻易爬到很高的位置上,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站在历史的角度,每一次乱世,都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往前进步,人类社会就是一乱一治中发展到今天;但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乱世真的是一无是处,有一句话说得好,宁为太平犬不做乱离人。

材料二   魏孝文帝的厉行改革,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这种观察,也是谬误了的。议论他的人,不过说他是:从此以后就同化于汉族,失掉本来雄武的特质。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藉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吕思勉《中国通史》


(1)请结合所学知识,以魏晋南北朝,唐末五代十国为例,从政治、思想、经济、民族四个角度分析这两个乱世体现的共同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民族发展和文明进步有何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是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在这个一体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用武力带来新鲜的血液,而汉族以其传统文化、政治制度和农业文明发挥了重要的国家整合功能。这主要说明(     
A.国家分裂局面与民族矛盾紧密相关B.民族交融是国家重归统一的重要原因
C.尚武精神开始融入了中华民族血脉D.少数民族文化推动了中原文化的创新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下列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司马昭代魏称帝,国号晋B.南朝先后经历齐宋梁陈
C.西晋被内迁鲜卑贵族所灭D.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1981年宁夏固原北魏墓出土的木棺上的漆画(局部)。经考证,漆画绘制于太和(477-499,孝文帝年号)年间,中心内容是中原地区的历史故事。画中人物的服饰除汉服外,大多穿着典型的鲜卑服;下方装饰连珠纹的团花图案,显示出波斯文化的重要特征。作为实物史料,该画可以证明当时
A.中原文化占据了统治地位B.鲜卑贵族阻挠孝文帝改革
C.与西亚建立了直接的联系D.不同民族间存在文化交融
6 .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而土为“黄中之色,五物之无二,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带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B.减少改革中面临的阻力
C.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D.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7 . 下表为学者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主流的不同观点,这表明(     
A.历史解释具有不确定性B.历史事实无法真实再现
C.研究视角影响历史解释D.史料丰富影响历史认知
2023-09-24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北魏末年大乱时,山东豪族高翼在临终前对子孙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社稷阽危,人神愤怨,破家报国,在此时也。”同样身逢北魏末年乱世的汉族名士封隆之发起了对北魏勤王之号召。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北方民族交融影响深远B.南北朝改换了正统地位
C.儒学独尊地位得到巩固D.门阀政治发挥重大作用
9 . 北朝时贾思勰著农书《齐民要术》,对于锄草他认为:“锄不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多锄则饶子,不锄则无实,五谷蔬菜瓜果之属,皆如此也。”,这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 )
A.分工细致B.是北方的主要经济形式
C.注重精耕细作D.收成完全取决于人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我国部分学者关于孝文帝改革的评价。由此可知(     

学者

评价

赵翼(清)

孝文帝一味学习汉族制度礼仪,丢弃了鲜卑族的长处——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国势因此由盛而衰

白寿彝

通过汲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北魏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

庄辉明

孝文帝“汲汲于用夏变夷”,完全接受了中原封建文化及其价值观,而全未虑及其不良成分之腐蚀性,并为之付出了将本民族消失于与汉族融合过程之中的代价

A.时代差异决定历史结论B.学者素养制约历史研究
C.历史事件难以形成共识D.史家视角影响史学研究
2023-08-02更新 | 130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