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灭六国后,兵不解甲,继而南击越人,北伐匈奴:两汉之时,也积极对周边各民族进行征战以开拓新的疆土。为了保障开疆拓土政策的顺利进行,秦汉还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民族政策,如秦在南越、西贩之地置南海、桂林、象郡,汉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朔方郡、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等;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面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匈奴,汉王朝根据国势的强弱情况,对匈奴又实行了颇具特色的和亲政策。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是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于中原汉民族文化的伟大典范。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都是旨在学习吸取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同时,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孝文帝的封建化改制对于鲜卑族和汉族来说,都有无可置疑的历史进步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拓跋部原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后,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致使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严重威胁北魏统治的稳固。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严重打击了北魏的统治。

——摘编自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依据材料一,归纳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并分析其改革有何意义。
2022-11-09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线上班)
3 . 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虽统一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民族交融与繁荣开放B.经济发展与文化停滞
C.民族融合与区域开发D.政权分裂与民族融合
2021-12-01更新 | 173次组卷 | 28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①《赤壁之战形势图》 ②《三国鼎立形势图》
③《淝水之战形势图》 ④《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
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开放的社会D.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2019-11-06更新 | 277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北魏皇帝赐名是鲜卑族的重要习俗。孝文帝时期所赐之名都取自汉族的重要经书和史书。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南齐派使节北上,恰逢冯太后丧事,齐使欲以朱衣入见。后北魏以精通礼学的名士成淹与之辩论,齐使不敌,只得以丧服入见。上述事件表明(     
A.南人无视北方习俗B.北魏实行因俗而治
C.地域文化南北分明D.北魏汉化成就显著
2024-04-1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张掖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有学者称五胡内迁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些“连锁反应”包括
①引发西晋诸王内战爆发                              ②导致北方长期分裂混战
③有利于北方民族的交融                              ④间接推动江南经济开发
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7 . 北魏太武帝“以河西水草善,乃以为牧地”。北魏孝文帝“复以河阳为牧场,恒置戎马十万匹,以拟京师(洛阳)军警之备。每岁白河西徙牧于并州(注:今山西太原),以渐南转,欲其习水而无死伤也。”这反映出北魏时
A.精耕细作技术明显进步
B.自然灾害频繁影响农业活动
C.北方畜牧业有较大发展
D.江南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