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魏晋南北朝史论》统计,道武帝至献文帝90年间共出猎67次,平均1.3年就出猎一次,其中明元帝在位15年其出猎次数就高达22次。而孝文帝在位29年出猎次数为0。这反映出鲜卑族
A.传统经济方式有所改变B.民族性格正在逐渐丧失
C.政权正逐步走向封建化D.传统生活环境发生改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以黄帝之后自居;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其目的主要是
A.以汉文化取代鲜卑文化B.通过民族交融实现民族平等
C.保证统治政策的连续性D.确立北魏拓跋氏的正统地位
2022-05-07更新 | 33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十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北魏孝文帝时,下令按职官高低授予地方官吏公田,如刺史15顷,太守10顷,治中、别驾各8顷,县令、郡丞各6顷,离职时移交给下任官吏,不得转卖。该政令有助于
A.阻止公田的性质变化B.规范官员的俸禄制度
C.打压地方的豪强势力D.阻碍北魏的汉化进程
2022-05-04更新 | 401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魏晋时期,建立后赵的羯、前秦的氐、后秦的羌对汉文化热情高涨,前秦皇帝苻坚甚至堪称汉学家,曾经不无自得地说:“朕一月而三临太学,周公和孔子的传统总算不会在朕这里中断。”这有利于
A.提高少数民族文化水平B.国家教育水平的进步
C.降低佛道思想的影响力D.传统主流文化的延续
5 . 居丧是死者亲属等相关人员在服丧过程中的哀悼表现,儒家制度经典根据血缘远近规定了相应的居丧等级标准。东汉时严格遵守居丧制度,魏晋时居丧违礼现象却时有出现。该变化反映出
A.人民大众喜好决定世风转移B.时代变迁制约价值观念选择
C.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D.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历史学家傅乐成在其主编的《中国通史》中认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少数民族南下建国于中原后的行政组织、礼仪、法律等,多出自汉人的设计,但实际上是双方“文化采借”的结果。作者意在说明
A.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作用
C.不同民族间文化优势互补D.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进程
7 . 北朝时流行“财婚”,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治家》中曾记述:“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锚铢质多还少,市井无异。”这反映了当时
A.中央集权削弱B.传统伦理道德受到冲击
C.市民阶层壮大D.商品经济发展繁荣昌盛
2022-04-16更新 | 36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精创预测卷(辽宁专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史籍记载:北齐王朝奠基人高欢“每号令军士……其语鲜卑则曰‘汉民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输汝粟帛,令汝温饱,汝何为而凌之?’其语华人(汉人)则曰‘鲜卑是汝作客(佃客),得汝一斛粟、一匹绢,为汝击贼,汝何为疾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人和鲜卑人被区别对待B.汉人都沦为鲜卑人的奴隶
C.鲜卑族都租种汉人的土地D.统治者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2022-04-13更新 | 532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为历代军事家所重视。但关于淝水之战的性质,学术界则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有人力主淝水之战具有兼并统一战争的性质;有人则以为淝水之战的性质应该是民族征服战争;也有人提出淝水之战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统一战争的色彩,但本质上是一场民族入侵战争;还有人认为淝水之战具有兼并统一战争和民族入侵战争的双重性质,而主要的一面是兼并统一战争。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A.历史评价须资料确证,如无实证就搁置争议B.历史结论应以今日之价值标准进行最终判断
C.历史观点往往因视角、立场不同而存在差异D.历史现象可有多种叙述但最终必成一家之说
2022-04-09更新 | 38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图所示为北魏孝子石棺图,上面刻着中国传统著名孝子的故事。据此可知,北魏(       
A.受到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B.民间风俗画的技法高超
C.政府重视基层民众的教化D.极其推崇汉代文化艺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