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南北朝时期,金属货币在北方几乎绝迹,谷帛代替了钱币作为交易媒介。但在南方,金属货币的使用却是不断扩大,还产生筹码不足和钱币盗铸等问题。这反映出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受环境影响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南方冶金技术超过了北方D.北方自然经济所占主导地位
2 . 在魏晋南北朝三百年中,江南户口几乎没有增长;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编户出现引人注目的增长,到北魏末年仅河北扩户就曾使当地丁口增加了一倍之多。这一反差(     
A.反映出北方较南方统一安定B.显示出北朝国家能力的强大
C.是因为江南经济开发的滞后D.表明北方率先终结门阀政治
22-23高三上·江苏·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鲜卑“慕容家族”历史名人(部分),由如表可见(     
人物记载出处
慕容皝(前燕奠基者)尚经学,善天文《晋书》
慕容儁(前燕建立者)博观图书,有文武干略
慕容宝(后燕太子)砥砺自修,敦崇儒学,工谈论,善属文
慕容德(南燕建立者)博览群书,性清慎,多才艺

A.北魏孝文帝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B.西晋时北方地区民族交融频繁
C.十六国部分统治者汉文化程度高
D.北朝统治者大力推广传统儒学
2022-07-26更新 | 472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2022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2(江苏专用)-新高考地区专用-2022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多卷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道武帝(拓跋珪)入主中原以后,面对人口众多的汉族地区,一开始就采取了田租户调的封建剥削方式。拓跋部贵族面临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他们圈占、抢夺大量的土地,逐渐转化为封建贵族,拥有的奴隶则变成了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材料旨在说明北魏初期(     
A.国家统一为政策调整奠定基础B.统治区域内实行封建剥削
C.鲜卑族汉化和封建化进程D.拓跋部贵族实行汉族生活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资治通鉴》记载,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命鲜卑贵族改用汉姓。他说“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而土为“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故改拓跋氏为元氏。据此可知,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B.加强北魏对中原的统治
C.改变鲜卑族的社会习俗D.促进北方各民族的交融
6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的时期,多民族国家政权并立,更替频繁。下列选项中对如下图朝代填写正确的是(     
A.①东晋②前秦③梁④北周B.①西晋②前秦③吴④北周
C.①东晋②前秦③吴④北汉D.①西晋②北魏③梁④北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齐编修的《魏书》中,宣称北魏的鲜卑拓跋氏是黄帝少子昌意的后裔。同时《魏书》称东晋为“僭晋”,又称南朝政权为“岛夷”。北齐这一做法旨在(     
A.增强自身政权合法性B.推动民族间的交融
C.巩固孝文帝改革成果D.维护传统华夷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种桑养蚕的地区,男子每人给桑田20亩。北朝晚期的文人颜之推说:“河北妇人……锦绣罗绮之工,大优于江东也。”这说明当时(     
A.北方纺织手工业较发达B.手工业的发展超越农业
C.丝织业区域生产专业化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密切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躲避战祸或为防御少数民族贵族的侵扰,中原地区世家豪强常召集其宗族乡党,择一便于守御之地,屯聚为坞堡。有些坞主控制着大量土地,聚集了数百、数千家人户坞民为其劳作。下列关于坞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坞堡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B.坞堡为国家提供了大量赋税和徭役
C.坞主成为国家统一的关键D.坞堡内农民可以利用水排灌溉农田
2022-07-04更新 | 27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亮点练】-【过高考】2023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单元复习课件与检测(全国通用)
10 .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与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交融密不可分,魏晋南北朝就是历史上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时期。下列史实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晋归义羌侯”印B.设提督四夷馆负责培养民族文字翻译人才
C.设于交河的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地区D.边疆推行郡县制并任当地豪酋大姓为郡守
2022-07-01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