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重庆 高三 模拟预测 2024-05-26 2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选修(旧)、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史(旧)、世界史 、文化史(旧)、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 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
A.推行仁政B.以法治国C.规范行为D.监督民众
2021-09-12更新 | 5727次组卷 | 73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天津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东汉时期,外戚利用皇帝幼弱,专擅朝政,宦官拥立幼主,操纵政权的现象时有发生。东晋时期的政治舞台上外戚、宦官的身影,就黯淡下去了。这一现象折射出东晋(     
A.宗法观念淡化B.君主集权削弱C.门阀士族衰落D.监察制度周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种桑养蚕的地区,男子每人给桑田20亩。北朝晚期的文人颜之推说:“河北妇人……锦绣罗绮之工,大优于江东也。”这说明当时(     
A.北方纺织手工业较发达B.手工业的发展超越农业
C.丝织业区域生产专业化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密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辽国建立后,对以前的契丹部族制进行了改造,各部族长官与州节度使、刺史一样,既是本领区内的军事长官,也是赋有实权的行政长官。他们由辽廷统一任命,既有一定的任期,也有一定的考核制度。这一举措(       )
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征B.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管理
C.奠定了南下灭宋的基础D.推动了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王夫之主张:“政之善者,期以利民;而其弊也,必至于厉民。”王夫之把“无利于国,无补于民”的执政称之为“稗政”,将“病国虐民”的残暴手段称为“苛政”。他还提出:“人也,即天也,天视自我民视者也。”王夫之的主张(       
A.突显了经世致用观念B.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
C.论证了勤政的重要性D.展示了社会治理途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杨秀清创作了《太平军好章程》的歌谣:太平军,好章程;发放粮食,田地平分;打官兵,打洋人;鸦片、赌钱一齐禁,处处太平。这说明太平天国(     
A.舆论宣传形式单一B.铲除了封建性的等级观念
C.革命纲领充分落实D.重视巩固革命的群众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晚清时期,地方督抚不设属官。曾国藩、李鸿章等出于地方军务需要,自设善后、厘金等局,招募官员、幕友入局办事形成幕府,幕府逐渐掌握了部分军事权、财政权和人事权,实际上行使省一级政权的职能。这一现象(     
A.遏制了列强侵略的势头B.反映了晚清政治的现代化
C.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变革D.体现了政治权力结构变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1920年,在制造业中手工业产值占90.05%,产值约80亿元,到1936年手工业产值占77.96%,产值增加到100亿元。这表明,该时期(     
A.近代工业取得较快增长B.军阀割据阻碍民族工业
C.中国成为列强原料产地D.官僚资本主义加速膨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1930年,赣西南特委的一份报告提及:“苏府(区)范围内的农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能明白国际歌、少先歌……许多不认识字的工农分子,都能作很长的演说,国民党与共产党、国民政府与苏维埃政府、红军与白军,每个人都能分别、能解释。”这反映了(     
A.土地革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共产国际的宣传深入社会基层
C.民族危机激发人民的革命热情D.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趋于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0. 下表为1980—1983年首都钢铁厂的发展概况。据此可知,首都钢铁厂的发展(       )

时间

概况

1980年首钢提出“一头包死,一头开放”的请求
1982年国家批准首钢“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制度,当年规定年递增率为6%
1983年首钢自愿将上缴利润递增率提高到7.2%,首钢在向国家承包的同时,获得了计划内产品15%自销和超产产品全部自销的自主权
A.得益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B.排除了政府的指导和干预
C.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D.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汉谟拉比法典》对于土地的转让、出租、抵押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如“田园房屋由自行买得则得以之遗赠其妻,亦得以抵偿债务”。这表明古巴比伦王国(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B.着力于强化国王的专制统治
C.承认并保护土地的私有产权D.法律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024-01-12更新 | 655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40-604年)努力构建了一个以“教士、主教、圣人”为中心的基督教社会,在这个模式下,“世俗政权这头野牛,曾经用犄角顶向教会,如今正欢欢喜喜地低下它的头颅耕耘着,为布道神圣的信仰服务”。这反映出当时欧洲(       )
A.封建体制趋于解体B.教权逐渐走向强化
C.民族民主意识薄弱D.王在法下原则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3.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2021-07-08更新 | 11002次组卷 | 118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山东省高考真题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4. 实践证明,在俄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里,企图通过建立高度集中的生产、分配和管理体制,实现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是根本行不通的。因此,苏俄政府决定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新经济体制”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2024-04-08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在多边谈判、协商机制基础上的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较大发展(见下表)。这一现象表明(     

时间

政府间国际组织

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1909年

37个

176个

2005年

5 920个

38 000个

A.发展中国家加强了合作B.多边机制利于全球治理
C.发达国家主导国际局势D.世界呈多样性格局特征
2022-08-12更新 | 410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联盟2022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6. 马克思说,“土地是人类伟大的实验场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阡陌封疆”。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在土地是最大最重要财富的远古社会,这是何等重大的转变。土地私有,失去了按血缘分封各级贵族的经济基础,邦国消亡,立郡县就成了时代的必然选择。郡县不是封邦,而是直属中央、完全听命于中央,由中央直接委任、撤换地方郡守县令的地方政权。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据杨百胜《商鞅变法法理研究》等整理

材料二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是封建国家确立赋役制度的基础。租庸调制,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租庸调这一地租形态的实现,是由口分田和永业田的生产物共同来完成的。口分田出租,永业田则是庸调之所出。与均田制配套的府兵制,就是获得官府授予土地的百姓,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发生战争时就从军打仗,参战的武器和战马自备。这样,既保证了兵源,又减轻了朝廷的军费开支。均田制打造了最强大的初唐,也把唐王朝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到了顶峰。

——摘编自李埏等《中国古代土地国有制史》

材料三   1978年,安徽省的一处偏僻乡村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实验。由于不甘贫困,十八户村民达成了协议,他们分田到户,共同享有资源。这是一个伟大的壮举。他们相互约定,在收获的粮食中,给国家上缴他们应该缴纳的配额,多余的则可以由每个家庭自己销售并保留收益。……这种做法后来被称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一个小小的实验,让每一户家庭都有权种植自己的粮食和蔬菜,并深深地改变了中国。

——摘编自【美】龙安志《大开放:美国人亲历中国改革开放40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有关“土地”的措施,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这一“重大的转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均田制”推行的历史时段,并分析均田制如何“打造了最强大的初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个小小的实验”的具体做法,并简述它“是一个伟大的壮举”的理由。
2024-04-10更新 | 209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三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折页:英国对美技术封锁

材料一   18世纪90年代工业革命起步之初,美国便有了可供效仿的对象,具备了天然的后发优势。但在此前的殖民时代,它长期充当的是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制成品销售场所的角色。一位曾游历美洲的瑞典旅行家这样写道:为了宗主国的贸易和富强,英国便禁止各殖民地开设那些会跟英国竞争的手工工场,除了少数规定的地方外,各殖民地不得在不列颠领土之外贸易,外国人也不得和美洲各殖民地贸易。

——摘编自李荣健《美国的拿来主义与早期工业革命》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议会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禁止工业机器、设计图纸或相关模具出口。一旦有人违反禁令,则要面临巨额罚款乃至入狱等刑罚。随后,政府还对民众移居美国采取大量限制措施,如限制航船所载移民数量,明确禁止工匠移民美国,尤其是纺织业主和熟练工人,后来进一步拓展到禁止钢铁业和煤炭业工人移民。从1795年起,外国船主被要求向英国提交乘客的名单及年龄、职业、国籍等相关信息。向美国移民的工匠和制造业主一经发现即予逮捕,被剥夺公民权和财产或者送进监狱。180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旅客法》,进一步阻止熟练工匠和产业工人移居美国。与此同时,英国人极少同意外国人参观本土的纺织设备,并将盗窃蒸汽纺织机器设计图纸认定为严重的犯罪行为。

——摘编自秉泽《技术暗战:英国的技术封锁是如何失败的》

材料三   1824年,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迫使政府废除了1719年和1750年关于禁止熟练技工出境的禁令;1825年又迫使政府废除了1774年、1781年、1785年禁止工具、机器图样和机器出口的一系列禁令,取消了对外国雇主招聘英国技术工人的限制,解除了对国内技术工人移居国外的禁令。这使得英国输出的机器不断增多,机器制造已成为英国重要的出口工业部门之一。到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万国工业博览会,反而向各国极力推销包括各种机器在内的英国新技术、新产品。

——据《人类经济万年史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初英国对美实施技术封锁的显著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
(2)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阐述你对1820年代英国取消机器等出口禁令的认识。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成都杜甫草堂,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他曾在此创作了240余首诗歌。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使之成为中国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据不完全统计,杜甫草堂现有馆藏珍贵文献3万余册(含十数种语言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刻本120余部);各类文物2000余件,包括古今与杜甫及杜诗有关的碑刻、书画、对联、印章等,它们共同构成杜甫草堂“文本化的风景”。

表:成都杜甫草堂部分“文本化风景”

内容来源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北宋王安石为《杜甫画像》题诗(部分)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流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晚清名士顾复初于光绪年问题写、现代书法家邵章补书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学者郭沫若1953年题联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学者谢无量1955年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部分)
对人类最伟大的诗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法国前总统希拉克2004年题词

——据《杜甫草堂诗艺文研究》等整理

围绕杜甫草堂“文本化的风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予以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难
考查范围:选修(旧)、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史(旧)、世界史 、文化史(旧)、文化交流与传播

试卷题型(共 18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5
材料分析题
2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选修(旧)
2
中国古代史
1,2,3,4,5
3
中国近现代史
4
经济史(旧)
5
世界史
6
文化史(旧)
7
文化交流与传播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孔子  孔子的主张、活动单题
20.65东晋的兴亡与士族的兴盛单题
30.65北朝的统治和政权更迭单题
40.4辽与西夏单题
50.4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单题
60.65太平天国运动单题
70.4太平天国运动单题
80.4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工业 单题
90.65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单题
100.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单题
110.4古巴比伦文明 单题
120.65中世纪教会单题
130.4文艺复兴的影响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单题
140.4新经济政策单题
150.4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60.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70.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论述题
180.4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