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广东 高二 期中 2024-05-14 1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在西周文献中,周公这样的朝廷大臣被说成“勤劳于王家”,而作为王室家族总管的宰却被要求主管“王家内外”。百官的任命都要在王室宗庙前进行,他们往往由宰引导至周王处接受任职。这反映出当时(       
A.原始民主传统仍有影响B.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政权呈现家国同构特点D.传统统治秩序走向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2. 西汉初年,游侠势力渗透到各个领域,一些游侠世家,勾结地方官,横行乡里,“人皆避之”。而汉武帝时期,游侠温恭谨信,大有君子退让之风。导致游侠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B.政府加强对经济统制
C.国家治国理念的改变D.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2024-03-04更新 | 206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武则天时援引“北门学士”参预重大诏敕的撰拟工作。唐玄宗时“选朝官有词艺学识者,入居翰林,供奉敕旨。”唐宪宗时以宦官为枢密使,与宰相“共参国政”。这些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三省运行机制退化B.社会重学风气浓郁
C.宦官擅权现象严重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宋代诗人留下众多对乡村田园生活吟咏的诗句,为研究宋代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史料。从下列诗句描述的农业生产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杨万里却破麦田秧晚稻,未教水牯卧斜晖。
陈造半夜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
曹勋隔岁种成麦,起麦秧稻田。
陆游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
A.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B.理学思想影响文学创作
C.农业生产工具有重大革新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下表是1600—1812年清朝的农业生产和人口统计表。这主要说明当时(     

年份
总人口
(千人)
农业人口
(千人)
耕地农业人口人均粮食(斤)
总面积(千亩)农夫人均(千亩)总额净额余额
16001200009720072546427.521765819469
1766200000170000103610925.221700789439
1784300000255000100935416.751122521171
1812350000297500105043614.941012470120
A.农耕经济高度发展B.资源危机日益突出
C.农业人口迅速膨胀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2024-03-07更新 | 27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名校
6.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关于西北边疆的研究蔚然成风,相关史地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如魏源的《西北边域考》、沈垚的《钦定回疆则例》等,并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了西北的边防和疆域,这一现象(     
A.说明列强的侵略渗透内陆地区B.推动中国史地学的近代化发展
C.反映了国人对时局的忧患意识D.受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直接影响
2023-10-13更新 | 1156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1920年12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新民学会的会友时指出:资产阶级、军阀或帝国主义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他们绝不会“自己肯收场的”,所以“俄国的革命,和各国急进派共产党人数日见其多,组织可见其密,只是自然的结果”。这反映出当时毛泽东(     
A.认识到了政治改良的必要性B.探索改造中国社会的新路径
C.主张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024-03-13更新 | 279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观察下图,该版画(     

A.刻画了根据地生产运动的盛况B.展示了苏区女性投身建设的热情
C.宣传了解放区土改运动的景象D.反映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浪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新中国成立到八十年代初,高等学校毕业生工作由国家各级政府负责统一分配。2002年3月,国务院明确指出:“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这一变化(     
A.保障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B.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C.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稳定D.完善了高等教育的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0. 1980年,我国加入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至1997年,该组织共向我国农业发展提供2.61亿美元的优惠贷款,遍及12个省、95个贫困县(市)。2018年,我国在该组织设立南南合作专项基金,截至2023年初,基金已投资724万美元,遍及亚非拉30多个国家。这可用以说明我国(       
A.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B.深化改革开放惠及世界发展
C.注重睦邻间友好关系D.引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汉谟拉比法典》对于土地的转让、出租、抵押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如“田园房屋由自行买得则得以之遗赠其妻,亦得以抵偿债务”。这表明古巴比伦王国(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B.着力于强化国王的专制统治
C.承认并保护土地的私有产权D.法律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024-01-12更新 | 637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列那狐故事诗是12—14世纪法国最出色的文学成就之一。故事诗以“禽兽”喻人,其中狮子象征国王、笨拙凶狠的熊象征大封建主、笨驴象征教士、灵巧狡猾的列那狐象征市民,当列那狐和其他动物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列那狐。这一文学作品(       
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崛起B.沉重打击了法国的封建政治体制
C.加速了欧洲的思想解放D.抑制了贵族的专横和教会的贪婪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近代西方国际法学者曾将世界国家划分为文明国家、不完全文明国家、野蛮国家、未开化国家。中国便在野蛮国家之列。国际法仅适用于文明国家,而不适用于文明国与野蛮国家之间的问题处理。这种论断(     
A.否定了东方国家的传统法律B.适应了西方国家侵略扩张的需求
C.促进了国家法的发展与完善D.忽视了世界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为了抵制茶叶走私,1784年英国通过《抵代法案》,茶税开始大幅降低,从之前的114%直降到12.5%。法案实施7年后,英属殖民地茶叶生产大幅增长,欧美其他国家从中国进口茶叶的份额下降到9.3%,从英国进口的份额则上升到90.7%。该法案(     
A.加速了英国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B.打破了列强共管中国的局面
C.确立了英国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D.增强了中外茶叶市场的联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5. 1870-1894年,德国约有250万人流出海外,出境移民在德国是一种普遍性现象。1896-1913年,由德国流往国外的人口仅47.6万人,德国逐渐转变为入境移民国家。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帝国主义竞相扩军备战B.君主立宪制在德国建立
C.德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D.劳动力大规模全球流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6. 1961年,美国成立国际开发署,力图“为那些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灾后重建以及为生活于民主自由之国家的人们提供帮助”。它提供帮助的地区包括南撒哈拉非洲、亚洲和近东、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这说明美国(       
A.推行自由霸权主义B.争夺第三世界国家
C.遏制共产主义势力D.防止苏联进行扩张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元璋认为纸币自身没有价值,元王朝滥发纸币造成民不聊生又让他难以忘怀,所以起初他一直不主张使用纸币,而钟情于发行铜币。早在明朝建立以前,朱元璋就设立宝源局和货泉局,铸行“大中通宝”铜钱。在建立明王朝后,他颁行“洪武通宝”铜钱。由于明朝初期铜矿产量有限,铸钱的铜资源十分紧张,尽管朝廷千方百计在民间搜刮铜器,仍不敷使用,而商人认为使用铜钱有诸多不便,铜钱数量不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交易,不得不继续使用元朝的纸币进行交易,迫使朱元璋改弦易辙,决定发行大明王朝自己的纸币。

材料二   正在明代纸币进退维谷的艰难时刻,处于大航海时代的西方人,带着白银来到中国购买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等,使陷入货币困境的大明王朝获得了以白银为主要货币的新出路。白银从官方严厉禁止使用的非货币贵金属,逐步占领了原本由纸钞流通的领域,最初仅限于民间的交易,后来逐步被官方认可、接受。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下令南方江浙、湖广等产粮地区不通舟楫地方的粮食用白银折纳,称之为“金花银”法令。后来,随着用白银折纳田赋的推广,“金花银”不再是江南地区折粮银的专用名词,演绎为对所有折粮银的通称,成为明朝政府财政的一大收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翁礼华《外贸顺差:明代货币从纸币变为银本位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初发行纸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后期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闲、八小时睡眠”,曾经是西方工人阶级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3年美国一家工厂制订的工人每日时刻表及译文(局部)

材料二   欧美国家实现八小时工作制历程表

时间事件
1866年第一国际(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国际工人组织)会议上,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写进了决议中。八小时工作制第一次成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们共同争取的目标。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工人举行支持八小时工作制的游行,并与警察发生冲突,造成7名警察及4名游行人员死亡。
1889年7月第二国际在巴黎成立,通过《劳工法案》及《五一节案》,决定以同盟罢工为工人斗争的武器,并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1902年芝加哥的企业主们向美国工业委员会提交报告指出:实行8小时工作制以来,工人们的劳动热情和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同样的报告像雪片一样从美国各地飘向华盛顿。
20世纪20年代欧美主要的工业国家普遍完成了8小时工作制的立法。

——摘编自徐晓飞《十九世纪西方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艰苦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美国工人阶级工作状况及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期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斗争的特点,简要谈谈你对20世纪初西方企业主支持8小时工作制这一现象的理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拉美,最早而且可能是最关键的对现代化的抵制来自乡村。在19世纪前半叶,政治混乱和不便的交通运输使土地价格维持在低水平。19世纪中期以后,自由主义者力图打造一个小农阶级,他们相信,这个小农经济将能仿效英格兰和美国榜样形成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两者的基础。但他们打碎天主教教会地产和土著村社共有土地的努力却产生了事与愿违的结果,因为这些财产的很大一部分不可避免的最终被政客和大地主所获得。一些国家特别是阿根廷和墨西哥,将公有土地赠送给有密切政治关系的人,这进一步提高了土地集中程度。并非人人都接受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是好事的观念,除了对侵扰地方特有权利的中央政权极端不信任外,还存在一系列其他抵制现代化的原因。在许多场合,乡村居民用暴力反抗现代化。

——摘编自[美]谢里尔·E.马丁马可·瓦塞尔曼《拉丁美洲史》

材料二   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过程中,农村社会转型存在着难以弥合的矛盾冲突。众所周知,历史地看待中国农村社会,虽然朝代不断更替、贫富状况和生活方式各异、习俗也有所变化,但农村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生活观长期以来却没有多少根本变化,广大农村的自给自足与自得其乐状态并未发生根本改变。然而,随着近现代以来的西方思想冲击与文化浸透,也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结构的根本变化,乡村社会的超稳定性被打破,阶层利益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摘编自赵秀玲《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难度与治道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缓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和拉丁美洲现代化道路的相似性。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两宋时期是不同政权并立的分裂时期,同时更是中华文明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多政权并立的分裂局面,并没有破坏中华文明的整体性,反而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整体性特征。首先表现在各政权内部构建的多民族共存、多制度并行、多层次管理的治理模式.这一模式有效处理了多民族国家的治理问题,是对秦汉以来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经验的继承与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次体现在两宋时期不同民族的政权,共享相同的“天下秩序”理念,以共同的理念认识及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并付诸具体实践。这一“天下秩序”寓含的正统观念和朝贡秩序始终指向大一统格局。

——摘编自黄纯艳《从有宋一代政权格局透视文明统一性》

材料是该学者从两宋时期历史发展中提炼的中华文明的特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另选中国某一历史时期,提炼一个中华文明的特性,并予以阐释。(要求:所选的历史时期和提炼的特性均不得与材料重复,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题型(共 2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6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4,5,20
2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中国近现代史
4
世界史
5
文化交流与传播
6
经济与社会生活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宗法制单题
20.4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单题
30.65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单题
40.65宋元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单题
50.4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单题
60.15开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魏源、徐继畬单题
70.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单题
80.65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单题
90.6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单题
100.4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单题
110.4古巴比伦文明 单题
120.65欧洲文化的形成单题
130.4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单题
140.65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单题
150.4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单题
160.4冷战与两极格局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70.65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80.65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90.4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三、论述题
200.65赋税制度(汉-唐)  文学艺术(魏晋-隋唐)  隋唐科举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