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山东 高三 模拟预测 2024-05-23 7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世界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在君臣孰劳问题上,慎子主张:“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与焉,仰成而已。”韩非子认为“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方可谓“贤主之经”。这表明二者(       
A.政治出身的相似B.等级观念的差异C.治国理念的相通D.学术观点的分歧
2024-03-29更新 | 615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西汉前期,士农工商大都以追求财富和权欲作为动机;西汉后期,弥漫整个社会的功利思想逐渐淡化。这一变化缘于(     
A.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对外经济文化联系加强D.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改变
2024-03-13更新 | 707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自中唐以后,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一旦占据广大中原农耕区甚或入主全国,便会立刻将都城迁至北京,或将北京作为陪都。这种做法主要是基于,北京(       
A.具有独特优越的战略价值B.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C.是南北漕运海运的集成端D.是中原农耕文明的代表地
2024-03-15更新 | 448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下表为宋神宗时期商税数与户数统计。对其理解合理的是(       
地区商税数户数户均
北方3633392贯5676606640文
南方4114751贯10893868377文
全国7748143贯16570474467文
(注:商税数为熙宁十年额,户数为元丰初年额,两者统计时间接近。)
A.北方商人的社会地位更低B.南北方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C.北方商业活动依然较为活跃D.全国商业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2024-03-16更新 | 543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名校
5.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关于西北边疆的研究蔚然成风,相关史地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如魏源的《西北边域考》、沈垚的《钦定回疆则例》等,并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了西北的边防和疆域,这一现象(     
A.说明列强的侵略渗透内陆地区B.推动中国史地学的近代化发展
C.反映了国人对时局的忧患意识D.受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直接影响
2023-10-13更新 | 1268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下表为《新青年》杂志提及频次最高的五大历史事件,据此可知
历史事件提及次数
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448
十月革命∕俄国革命287
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133
义和团∕义和拳∕拳匪128
法国革命∕法国大革命∕法兰西革命∕法兰西大革命93
A.国际形势影响近代思想变迁B.义和团运动的主张得到了认同
C.青年学生普遍关心世界政治D.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2021-04-27更新 | 361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7. 1931年10月10日,《大公报》登载的《民国二十年国庆辞》中论道:“吾人回首二十年来之民国,深痛夫今日之严重国难,皆过去不努力之所致。夫二十年之岁月,不为短矣。不观夫苏联,五年之间,建成国防工业!二十年来之中国,一言蔽之,虚度而已。”该论述旨在(     
A.批判民国政府腐败无能B.效仿苏联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C.寻求国家建设的新途径D.推动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抗战
2024-03-09更新 | 383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8. 外交政策需要根据时势变化不断调整。新中国突破“和平民主框架”思维,曾提出“建立和平统一战线的政策”。它以中国国家安全为中心,以对待和平与战争的不同态度为标准,不仅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而且要争取主张和平的国家,影响希望维持现状的国家,孤立和分化以美国为首的战争集团”。“它”的提出是在20世纪(       
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
2024-03-07更新 | 38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1992年1月开始,中国各大媒体刊物陆续发表《醒来!铜陵》《“西安不安了”》《自醒,时代的呼唤》《长兴人坐不住了》等文章,引发了强烈反响。这反映出(     
A.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B.经济改革试点的启动
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D.思想解放程度的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