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下表为唐代县等第的划分依据及县等第变化统计。据此推测,唐代中后期(     
开元年间元和年间唐朝末年备注
赤县(次赤)7(0)11(9)8(12)政治地位京都治所(天子流寓之地)
畿县(次畿)55(0)49(35)43(35)京都所统(次赤之旁)
望县121127150户口多寡
资地美恶
户口多资地美,冲繁之地
紧县116136142仅次于望县
上县420446404户口多寡六千户以上,边州五千户以上
中县312233258三千户以上,边州二千户以上
中下县265213207不满三千户,边州一千户以上
下县253190201一千户以下
羁縻县32822民族边疆羁縻州下分置
A.地方行政层级变化较大B.人口数呈整体增长趋势
C.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D.边疆控制力度明显加强
2024-03-0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唐开元年间,关中农业的收成非常好。于是,开元二十五年(737)敕曰:“宜令户部郎中郑防,殿中侍御史郑章,于京畿据时价外,每斗加三两钱,和籴粟三四百万石,所在贮掌。江淮漕运,固甚烦劳,务在安人,宜令休息。其江淮间今年所运租停。”据此可知,唐朝(       
A.漕运贸易退出历史舞台B.政府对物资流通进行理性干预
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显现D.官民交易具有强制和掠夺色彩
2024-03-15更新 | 33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七市州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唐初,“强大的贵族集团中的既得利益者仍然几乎提供政府中的全部高级官员,所以皇帝要受到牵制,就像地方官员也被他施政的环境牵制那样”。这一现象(     
A.说明中央集权有下降趋势B.体现了君主专制逐渐被削弱
C.反映了贵族政治受到冲击D.助推统治者做出应时的调整
2024-02-25更新 | 22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南地区位置图

中国西南地区紧邻南亚和东南亚,与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是不同民族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系的交汇点。其由众多山脉、高原、河流和湖泊组成。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和秦岭山脉等山脉交汇于此,形成壮丽的山峰和峡谷,蕴含了丰富的水力、矿产、动植物、地热等资源。这些地理特征不仅影响了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也塑造了不同民族群体的定居模式和生活方式。高山地区多以农牧业为主,而低地和盆地则适合农业和贸易发展。

——摘编自方守永《西南边疆历史时期的少数民族关系及其对地区稳定的影响研究》

材料二   秦汉至建国后西南地区发展史

时期

西南地区发展情况

秦汉至蜀汉

秦代开发了四川,汉代打通西南夷。许多不同族群的原住民各自独立生活。

唐代

设置剑南节度使,中央没有充分掌控;吐蕃、南诏政权深入,并容纳汉族移民。西南中国一方面自成局面,另一方面与中原地区的关系比较密切。

明清

一方面延续着过去的土可制度,另一方面又不断改土归流,逐渐将原本汉人不多的西南部,转化为交通要道上几乎由汉人占满,只有山地和谷地留给土著居民的局面。大力推进以儒学教育为中心的文化教育活动。

抗战

国民政府组织高校、工业内迁,“高端移民”进入云贵,同时在云南布置重兵,借由滇缅公路为抗战中国“输血”,西南转而走向中国主体文化的一部分。

建国后

三线建设将诸多产业和国防设施迁入西南。高铁路线的铺设和互联网的普及,更是打造了地理空间和数据空间的连通,西南部不再是崇山峻岭中自成一局的地区。以尊重民族文化为基础,不断增进对集体、民族、国家的认同。

——摘编自许倬云:《经纬华夏》,第219-223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历代中央政府治理西南地区面临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说明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治理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央政府经略西南地区体现的治国理念。
7日内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立国之初即改郡为州。贞观元年,鉴于州地域太小,数显过多,便设“道”,全国分十道,每道派出采访使,为代表中央的具有督抚监察职能的官员,后增至十五道。景云二年,唐政府正式置节度使,集军、政、财、监察权于一身……特别是边境藩镇,拥兵自重,威专一方。由此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平定后,唐朝出现落镇割据。黄巢起义之后,唐朝彻底失去了对藩镇的控制,已经名存实亡。

材料二   宋代地方行政组织分路、州、县三级,同时另有府、军、监等机构。宋仁宗时全国有州府、军、监一级政区二百二十二个。《宋史·职官志》说:“宋初革五季(五代)之患,诏各镇节度会于京师,赐第(宅)以留之。分命文臣出守列郡”。宋还在行政首长之外又增设“通判”一职。规定凡州府文件,必须经通判连署之后方能有效。宋还在州一级设“监当”一职,制衡知州或知府的财政权。宋代的这些政治措施,虽然能防范地方造反或违抗中央,但其弊端也很明显,便是造成内重外轻。

——以上材料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1)根据材料,简析从唐到宋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两代地方行政区划设置产生的不同结果及对现代治国理政的启示。
2024-02-01更新 | 222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五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贞观年间,规定官员路遇各位亲王均需要下马而拜。魏征认为这样做与魏晋礼法不合,并提出周代后统治者都立嫡长子,可以杜绝庶子的不良用心。唐太宗最终接受了魏征的意见。这一举措(     
A.平衡了亲王与大臣的矛盾B.意在保障政局的稳定发展
C.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局面D.体现了礼法结合趋势加强
7 . 武则天主持修定《姓氏录》,其基本标准是“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书成之后,“缙绅士大夫多耻被甄叙,皆号此书为勋格”。这说明(     
A.武则天执政遭遇普遍抵制B.门阀世家与皇权分庭抗礼
C.统治基础扩大的趋势明显D.士族的衰微并非一蹴而就
2024-01-11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五代十国各割据政权很注意罗致和培养翻译人才即通事,后唐政府中,有的通事既通晓汉语,又通晓契丹语和突厥语,有的甚至“能四夷语、通六蕃书”。这种现象说明当时(     
A.国家统一趋势日益加强B.少数民族汉化明显
C.各政权与周边交往密切D.思想文化趋向繁荣
23-24高三下·辽宁锦州·阶段练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所谓“道”的划分,道之下是州统县的地方行政制度,唐太宗贞观初年,把全国分为十道,这时道只是一种监察巡视的区域,巡视道的官员都属临时派遣的性质,到了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又分全国为十五道,各置常设的“采访处置史”管理,后来地方官吏的权利日益增大,节度使往往兼领道的长官,掌握军政大权,道也成为军事割据区或行政区,于是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摘编自王仲荦著《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在各级地方官的设置上,宋朝基本上是针对节度使的权力开刀的。宋统一后,起初是依照唐制分全国为十道,997年改全国为十五路(类似现在的省),后不断增加,直至二十六路。在路之下,宋的地方行政机构还有州、县两级,与州平级并存的还有府、军、监等机构。在路、州增设“监司”、“通判”等职,有力地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但也造成宋朝冗官多的弊病。

——摘编自周宝珠、陈振主编《中国历史·宋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唐到宋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两代地方行政区划设置产生的不同结果。
2024-05-06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10 . 唐初,统治者反复强调“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四夷可使如一家”。唐朝由是出现了“前王不辟之土,悉请衣冠;前史不载之乡,并为州县”。这表明唐初(     
A.中央政府对周边实行垂直管理B.注重满足周边民族的物质利益
C.各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增强趋势D.国家政策推动了政治文化认同
2024-03-0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份大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