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隋书》记载,隋朝“南郡夷陵、竟陵、沔阳、沅陵、清江、襄阳、春陵、汉东、安陆、永安、义阳、九江、江夏诸郡多杂蛮左(土著民族),其与夏人(汉族)杂居者则与诸华不别,其僻处山谷者则言语不通,嗜好居处全异,颇与巴渝同俗”。据此可知,当时南方(     
A.民族隔阂已经消除B.民族交融有所发展
C.社会秩序较为稳定D.民族地域差距较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如图所示为大业五年(609年)和贞观十三年(639年)官方在籍人口的对比情况(单位:人)。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唐初人口隐匿现象严重B.隋朝经济水平远超唐朝
C.唐朝的疆域比隋朝更小D.藩镇割据导致人口锐减
2024-02-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公元600年,李英林起兵于熙州(今安徽安庆市)。随后广东潮州等地相继发生起义,纷纷起兵抗隋。而隋朝却因“关河悬远,兵不赴急”。鉴于此,隋朝政府决定开通贯穿南北的大运河。这主要说明大运河的开通(       
A.增强了隋朝军事力量B.助推了南北分裂局面的结束
C.意在维护国家的统一D.解决了南北交通不畅的问题
2023-11-2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的中华文明以农业为主,先民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非常重视水利的兴修,芍陂(quebei)都江堰、郑国渠就是其中的代表。由于中国疆域辽阔,为解决运输问题,先民借助水利发展交通,大运河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些水利工程的概况如下表所示。   

名称兴建时期概况
芍陂春秋迄今已有2500多年,一直发挥着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2015年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
都江堰战国是中国古代“以水治水”最成功的范例,采用无坝饮水方式,实现了排灌两便。两千多年,灌区面积有增无减
郑国渠战国干渠地势较高,使整个灌区在它的控制之下,保证了支渠的自然饮水,还实现了与几条天然河流的“立交”
大运河隋唐大运河由隋炀帝开通,是隋唐及之后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摘编自朱学西《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史学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并举例说明。
2023-05-10更新 | 40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赵翼说:“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这是因为“隋得天下”是(     
A.利用农民起义的时机B.以外戚身份辅政夺权
C.以武装政变方式夺取皇位D.利用了士族和庶族地主的矛盾
2022-11-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朝诗人胡曾在《汴水》一诗中写道:“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由此可见,他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A.统治者滥用民力,穷奢极欲B.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各地的直接联系
C.隋炀帝巡游浪费人力和物力D.大运河为起义军的联合提供了条件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

材料一   隋朝时,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之上,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大运河,翻阅书籍,看到如下描述:

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唐)杜佑《通典》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运河的历史价值。

材料二   某同学从书中摘录了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并制作了如下书摘:

书摘一:隋之疏淇汴……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

——(唐)皮日休《皮子文薮·汴河铭》

书摘二:隋炀帝开凿运河,本是惠及百姓、泽被后世,利国利民的工程,但因劳役过于繁重,反而成了一项虐政,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但是运河的开通,对于以后唐、宋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安作璋主编《中国运河文化史》(上册)


(2)材料二中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对我们认识史事有何借鉴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评述战国时代列国各有差异的状况:“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国通过战争消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虽然从秦代到汉初,仍然可以看到不同地域文化风格的若干鲜明的差异。但是,秦的统一已经为大一统的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为“大一统”奠定基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和隋朝的共同之处。
2022-09-07更新 | 890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