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代封建王朝都城变迁

关于都城位置

关于定都北京

伏惟北京,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俯视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势,足以控制四夷,制天下,诚帝王万世之都也。

—《明史》

关于都城选址

都城选址在整个国家宏观视角下,既是地理选择,也是政治选择,而将所有选择原则归结为一点,就是保证长治久安。而长治久安的内涵不仅在于时间,政治上得以号令全国、文化上拥有根基、经济上保障供给、军事上实现自保,均在其中。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1)据图,指出汉至清朝主要都城位置变迁趋势。
(2)元明清三代均定都北京,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4-01-3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605年,隋炀帝下令修整了春秋末年吴国开凿的邗沟,并开挖了通济渠;608年下令开挖了永济渠;610年修整了三国时期吴国开通的江南河。仅用五年时间,连结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大运河得以贯通。大运河的开凿(       
A.助推了国家统一的最终实现B.解决了南北交通不畅的问题
C.促成水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D.利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隋炀帝在位14年,自恃强盛,过度役使民力,导致民不聊生,引发大规模起义,隋朝最终二世而亡。但也有一件事被誉为“造福中华、利在千秋”,这是指(     
A.平定陈朝,实现统一B.开通运河,沟通南北
C.三征高丽,穷兵黩武D.大兴土木,营建洛阳
4 . 下表为北魏、隋、唐三个朝代均田制的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朝代授田名称授田数量使用年限
男丁妇女奴隶耕牛


北魏
露田40亩20亩40亩30亩
(限四牛)
年满70岁
或身死
桑田20亩X20亩×可传给子孙


露田80亩40亩80立60亩
(限四牛)
年满60岁
或身死
桑田20亩×X×可传给子孙


唐初
口分田80亩x(寡妇可
受田30亩)


×


×
身死还官
永业田20亩X××可传给子孙

——据宁欣《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均田制的基本含义并说明历代朝廷推行均田制的目的。
(2)根据材料,说明唐初均田制与北魏、隋朝时期相比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3)概括说明上述变化反映出的社会发展趋势。
2023-11-1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平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隋文帝改革府兵制,实行君主直辖化即禁卫军化——他通过兵部选任军府将领,不再由一家一姓所世袭。同时规定“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隋文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打击门阀士族B.保证充足兵源C.确保财政收入D.强化户籍管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一部古代地理书描述某项大型公共工程:“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而中国东南地区“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现代学者引此来论证交通建设对国家之盛衰、地方之开发与民生之调剂等,发挥莫大作用。上述公共工程的开凿(     
A.加强中央对边疆控制B.充实了关中粮食供应
C.推动海外贸易的繁盛D.体现经济重心已南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隋朝)尤其是政治中心在北方,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需要与经济富庶地区的联系沟通及粮食物资等的供给……”,由此,隋朝政府(     
A.广设粮仓B.开通大运河
C.七次南巡D.兴建洛阳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有学者说:“隋代大运河的出现不是炀帝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把握时代的航向,不失时机地兴建了这一雄伟工程,完成了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该学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应是隋朝时期(     
A.南方经济地位不断提高B.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C.南北文化认同日益深化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代大运河                                          元代大运河

材料二   京杭大运河是漕粮北运的主要通道,改善了山东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带动了临清、济宁、济南等城市的发展和商业、手工业的繁荣,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尤其是济宁被誉为“运河之都”,明政府不断派遣高官重臣和水利专家到济宁开设衙门,督漕督运。

晚清时期,原来以京杭大运河为依托的山东西部经济发展区逐渐衰落,而以铁路和港口为依托的东部沿海地区及胶济铁路沿线地区崛起为新的经济中心,逐步奠定了今天山东省东部发达西部落后的经济格局。

                                                ——摘编自景菲菲《从交通方式的变迁看近代山东经济格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开通大运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大运河与隋代大运河的不同及其对山东地区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山东经济中心的变迁并分析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2023-09-2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后世史书提及隋朝,多用“盛世而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时(583年)山东尚承齐俗,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高祖(隋文帝)令州县大索税貌阅……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

开皇十七年(597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高祖(隋文帝)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

是时(613年)百姓废业……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粮仓),犹大充牣(殷实),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稿(秸秆)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

——魏征《隋书·食货志》

材料二

时间隋炀帝时期大事(部分)民役数量
6053营建洛阳持续进行11个月每月200万人
6053开凿通济渠男女100多万人
6055营建西苑170万人
6067巡幸江南40多万人
6078修筑长城100多万人
608年正月开凿永济渠男女100多万人
612-614远征高丽300多万人

材料三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然考之史传,则未见其有以为富国之术也……而何以殷富如此,史求其说而不可得。

——马端临(元)《文献通考》


(1)读史贵在有“疑”。据材料,对马端临“(隋代)何以殷富如此”的疑问作出解释。
(2)读史明智,知古鉴今。谈谈你对隋朝“盛世而亡”的思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