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23-24高一上·河南·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立国不过三十余年,二世而亡,后人多归咎于炀帝,其实这种统治危机早在隋文帝时期已露端倪。 隋朝立国初年全国人口仅有360余万户,北部边境长期面临着强大突厥王朝的威胁,为此,隋文帝多次构建长城以防御突厥入侵,如开皇五年(585年)“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驻长城,绵亘七百里”,开皇六年又“发丁十五万,于朔方以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 由于南北朝时期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君臣之间大规模的相互屠杀所留下的阴影,隋文帝对任何人都是非常不信任的,他将重法作为威慑统治阶级内部的重要手段,规定“盗边粮一升以上者皆死,行署取一钱,闻到不告言者,坐至死”,这引起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恐慌。

——摘编自王垒《试析隋文帝治世下潜伏的危机》

材料二   唐太宗开创了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表现出了历代帝王中罕见的政治素养。 他励精图治,在当时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统一了国家,并使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一个“中国既安,四方自服”的相当稳定、和谐的“治世”。

——摘编自零月莹《浅谈“贞观之治”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文帝时期的统治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对“贞观之治”的看法。
2023-12-21更新 | 8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下列不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A.开创科举制,推动选官制度走向成熟
B.确立三省六部制,官僚体制日臻完备
C.改革税制,征税时间和税赋更加合理
D.开凿大运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隋平陈第二年(590年),陈地大小豪强,有的自称“天子”,有的自称“大都督”,叛乱虽然平定,但是朝廷对江南的控制力亟待加强。同时,面对突厥对北部边境的威胁,朝廷需要调运中原和江淮地区的粮饷供应大量的北方驻军。该材料可用于研究隋朝(     
A.设立乡间义仓的重大意义B.进行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C.完成南北统一的时代背景D.开通大运河的重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唐太宗李世民是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取得帝位的。当时长安城的玄武门属于(     
A.东门B.西门C.南门D.北门
2023-12-0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炀帝即位后诏令宇文恺在洛阳城废墟以西9公里处修建洛阳城。洛阳城全城面积45.3平方公里,城郭周长25公里。城内共有一百零三坊三市。城内河渠众多,到处都有漕渠相通。整个水运系统以洛水为中心,城南城北遍布河渠;洛水北岸有瀍水、漕渠、泄城渠,南岸有通济渠、运渠和分渠。隋炀帝还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使洛阳交通更加便利。大量的劳动力迁入,使洛阳的人口得到了迅速的增加。唐朝初年,洛阳社会稳定,人口大量增长。武则天时期定都洛阳,其人口一度突破一百万,洛阳成为国际上著名的商业大都市。人口的扩张也带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唐初,由于关中地区人口众多,粮食无法满足需求。于是,统治者以洛阳为中心修建了相当数量的粮仓。其中最重要的有洛口仓和含嘉仓。武则天时期,大量人口的迁入,为洛阳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并拓宽了市场,来往洛阳的外国商人日益增多。

——摘编自《隋唐时期洛阳城经济文化的发展》


历史的发展往往呈现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请从材料的整体或任一角度提炼有关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论题鲜明,阐释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11-2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隋朝统一后,关中等北部地区人口激增,仅依靠陆路转运使粮食供应紧张,迫切需要扩大水上交通线,促进贸易往来。由此可知,隋代的大运河(     
A.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B.加强了朝廷对全国的统治
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D.改变了原有的地缘政治格局
7 . 长孙平向隋文帝上书“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并提出“经国之道,义资远算”“经国之理,须存定式”,应“当社造仓”“委社司”管理。据此可知,长孙平(     
A.倡导国家治理应规范有序B.主张设立义仓,赈灾救济
C.建议政府加强政治统一性D.提倡粮食储备,解决温饱
2023-11-04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一部古代地理书描述某项大型公共工程:“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而中国东南地区“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现代学者引此来论证交通建设对国家之盛衰、地方之开发与民生之调剂等,发挥莫大作用。上述公共工程的开凿(     
A.加强中央对边疆控制B.充实了关中粮食供应
C.推动海外贸易的繁盛D.体现经济重心已南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下图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与西汉相比,隋京畿区的变动是为了(     

   

A.减少制度变革阻力B.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C.促进中原地区民族交融D.缓解关中地区经济压力
2023-06-21更新 | 6299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黑龙江鸡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隋文帝时期一面崇儒,一面兴学,自京都至州县均设学校,又令所有学校都要勤训导、严考课。同时积极促进南北儒学的合流,使儒学中的“南人简约,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的不同特点逐渐融合。这主要是因为隋朝(       
A.新交通运输方式开创B.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C.商业贸易不断发展D.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