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下表是隋元两代大运河的开凿情况。据此可知,运河的开凿
 开凿时间 河道走向 起止点
隋朝运河 隋炀帝时 以洛阳为中心点,呈纵横形状 涿郡—余杭
元朝运河 元世祖时 呈南北垂直形状 大都—杭州
A.巩固了南方经济重心地位B.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重心的形成
C.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D.体现出农耕文明外向性发展特征
2 .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2023-06-08更新 | 347次组卷 | 94卷引用: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复习卷: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隋炀帝时,势倾当朝的左卫大将军、许国公宇文述占田违限,刑部尚书李园通“判字文述田以还民”。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农民经济负担减轻B.严刑峻法思想推行
C.官员特殊权益消失D.均田制的贯彻实施
2022-08-30更新 | 3002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总结提升)-【高分必背】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所示为隋朝大运河与元朝大运河。大运河的变迁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不断加强B.区域间长途贸易开始出现
C.城市布局和政治中心根本改变D.南北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通典》载:“(唐代)天下户为九等,三年一造户籍,凡三本,一留县,一送州,一送户部。”《唐六典》提及,唐代朝廷各项经济与社会政策的推行,是由“尚书省下于州,州下于县,县下于乡”,而后“乡吏传于村胥,然后至于人”。这主要表明,唐代
A.政权机制健全B.三省相互牵制C.人身控制松弛D.征税依据明确
2022-03-30更新 | 862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测试-【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以外戚身份夺取政权,并开创了一个短暂却影响深远的统一王朝的是
A.刘秀B.赵匡胤C.杨坚D.朱元璋
2022-03-17更新 | 530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检测)-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练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其主要原因是出于政治军事上的需要,隋炀帝个人的享乐欲望是其次要原因。没有隋炀帝,运河还是会由别的人来开凿的。这一看法的主要依据是
A.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B.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
C.隋朝经济实力的提升D.黄河流域经济的没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指出,“辉煌的隋唐大运河,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隋朝在洛阳及周边地区广设粮仓(如图),回洛仓储粮达3.55亿斤,洛口仓“周回二十余里,穿三千窖,窖容八千石以还”。隋朝粮仓的设置
A.稳定了粮价,巩固了统治B.巩固了北方的经济地位
C.促进了运河交通发展D.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史载,唐太宗曾经让臣下清点隋亡后留下的仓库,没有想到,经过隋末唐初数年战争,库存量竟然足以让唐朝老百姓不用劳动也可以使用好多年。据此,隋朝短命而亡的最大教训是(  )
A.统治者太过于节俭B.国富而不与民共享
C.穷兵黩武暴政而亡D.统治者志大而才疏
2022-03-14更新 | 292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专题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和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隋文帝时改宇文泰所赐蕃姓,废除宇文氏的六官制度,恢复原来汉族姓氏、汉魏以来的传统官制和华夏礼仪。此举旨在
A.凝聚人心促进统一B.扩大统治阶层基础
C.移风易俗加速汉化D.打击士族地主势力
2022-05-09更新 | 315次组卷 | 17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能力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