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政治中心在北方。但当时北方的粮食生产远远不能满足京师的需要,三吴地区的粮食对隋朝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为此,隋政府(       
A.选贤任能,改革地方吏治B.广建粮仓,营建东都洛阳
C.开通运河,实行南粮北运D.兴兵灭陈,结束分裂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江南运河是隋代大运河的最南一端,隋炀帝时期全部疏通,地处运河上的常州“在唐称望县,地大人众,政繁务殷”,其出产的细纻、棉布、纸张被列为唐代贡品。这表明隋唐时期(     
A.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B.政府工程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
C.地理条件决定城市兴衰D.交通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
2023-12-20更新 | 655次组卷 | 53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是在洛阳出土的隋朝官方粮仓——含嘉仓(第160号仓窖)。据统计,含嘉仓有粮窖约四百个,每个粮窖可存放多达五十万斤粮食。含嘉仓的发现可以说明,隋朝(     
A.农业商品化程度高B.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
C.国力雄厚财政充裕D.穷奢极欲以致民不聊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609年至610年,隋炀帝在洛阳举行盛大的表演大会,对于胡客“酒食例不取直”,还以缯帛缠树。有人感慨,“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揭露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B.说明隋朝国力强盛
C.铺张浪费加重了百姓负担D.体现炀帝暴虐残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隋朝大运河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这表明隋朝大运河(     
A.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重了农民的负担D.改变了南北人口布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后的需要D.海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隋朝的内史令、纳言和尚书令在级别上相当,均为最高的行政机关负责人。他们三人权力之和相当于西汉时期宰相的权力。这表明隋朝(     
A.宰相权力被分割B.皇帝的大权旁落C.三省六部制确立D.地方割据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扬州和全国连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023-12-13更新 | 286次组卷 | 72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下列不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A.开创科举制,推动选官制度走向成熟
B.确立三省六部制,官僚体制日臻完备
C.改革税制,征税时间和税赋更加合理
D.开凿大运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595年—596年,隋朝政府先后在37个州建立了公益粮仓,这些粮仓分布在都城周围,集中在西至敦煌,东至宁夏平原、陕北高原、河套平原等地。这一现象反映了,隋朝时期(     
A.边境地区自然灾害频繁B.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C.政府注重维护京师安全D.内轻外重局面形成
2023-12-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