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晚唐诗人皮日休有一首评价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里体现(     
A.历史解释往往以假设为前提B.时间久远会导致研究无结论
C.研究者思路会改变历史事实D.历史结论需多角度分析研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唐朝诗人李敬方作诗描述京杭大运河,“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据此可知,大运河的开凿(     
A.解决了北方水源不足问题B.导致了陆上丝绸之路衰落
C.有利于北方粮食运往南方D.具有积极与消极双重影响
2023-11-2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转运使、话本、《梦溪笔谈》

政事堂、武举、《千金方》

急递铺、大运河、《授时历》

造纸术、西域都护府、《九章算术》

A.④②①③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
2023-11-1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唐代诗人李敬芳作诗曰:“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这一描述(     
A.夸大了大运河的积极影响B.阐述了隋亡的根本原因
C.辩证分析了大运河的作用D.蕴含着一定的重商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隋炀帝在位14年,自恃强盛,过度役使民力,导致民不聊生,引发大规模起义,隋朝最终二世而亡。但也有一件事被誉为“造福中华、利在千秋”,这是指(     
A.平定陈朝,实现统一B.开通运河,沟通南北
C.三征高丽,穷兵黩武D.大兴土木,营建洛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材料中“此举”之“功”应理解为(       
A.维系了隋朝长治久安B.方便了帝王外出巡游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解决了北方干旱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河南志》这样描述隋唐时期大运河洛阳段:“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商旅货易,车马填塞。”这说明隋唐大运河的基本功能是(       
A.用于战略防御B.发展对外贸易
C.掌控经济命脉D.沟通南北经济
2023-11-17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评价某个朝代: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多年,但“留下的物质遗产、文化遗产和政治遗产,比如大运河、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则直到明清两代都让人受用无穷”。他评价的是(     
A.秦朝B.西晋C.隋朝D.唐朝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公元7世纪初的某一事件的发生,促进了京津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淮扬文化、吴越文化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该事件最有可能是(     
A.隋朝开通运河B.隋朝三征高丽C.元朝修浚运河D.元朝设置行省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