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2014年,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有一项工程入选了《世界遗产名录》,隋朝时期,它首次南北贯通,“运输商旅,往来不绝”。结合下图判断,此次工程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芍陂D.大运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促进了经济交流B.促成了贞观之治
C.巩固了封建统治D.结束了分裂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一部古代地理书描述某项大型公共工程:“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而中国东南地区“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现代学者引此来论证交通建设对国家之盛衰、地方之开发与民生之调剂等,发挥莫大作用。上述公共工程的开凿(     
A.充实了关中的粮食供应B.启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推动了政治重心的东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江南运河是隋代大运河的最南一端,隋炀帝时期全部疏通,地处运河上的常州“在唐称望县,地大人众,政繁务殷”,其出产的细纻、棉布、纸张被列为唐代贡品。这表明隋唐时期(     
A.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B.政府工程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
C.地理条件决定城市兴衰D.交通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
2023-12-20更新 | 647次组卷 | 53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隋朝大运河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这表明隋朝大运河(     
A.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重了农民的负担D.改变了南北人口布局
6 . 下面两图为中国古代重要工程建设。它们的修筑(     
     
A.抵御了外族侵扰B.有利于经济发展
C.促进了南北交流D.加强了皇权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图所示为隋朝大运河与元朝大运河。大运河的变迁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不断加强B.区域间长途贸易开始出现
C.城市布局和政治中心根本改变D.南北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8 . 2020年11月,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的“舟楫千里一一大运河文化展”向公众开放。如图分别为隋唐时期和元朝时期的大运河示意图,其共同历史作用是
隋朝大运河元朝大运河
A.有利于保障都城物资供应B.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推动了政治经济中心南移D.减轻了南方人民赋税负担
9 . 隋唐时期,以洛阳为中心,建起众多皇家粮仓,其中含嘉仓至唐天宝八年(749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石,被称为古代中国最大的粮仓。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南粮北运B.隋唐时期对农民的剥削最沉重
C.均田制的推行防止了土地兼并D.玉米番薯等农作物传入粮食产量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隋唐两代,洛阳与长安同为东西二京,但是洛阳日益成为水上粮食运输的中转地和国内外商品集散地,是保障唐朝都城物资供应的重要城市,成为全国漕运的中枢。洛阳的商业地位超过长安是因为
A.京杭大运河的开凿B.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C.长安地区经济的衰落D.地处丝绸之路的起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