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旧五代史》载:“(后唐)闵帝嗣位⋯便延访学士读《贞观政要》《太宗实录》,有意于致理。”后汉隐帝与臣子讨论德政,臣下劝其读《贞观政要》;后周杜良曾撰《唐文皇画像记》,强调唐太宗统治中“仁义”的重要性。这说明,五代十国时期(     
A.儒学正统地位得以巩固B.盛唐政治遗产被认同
C.华夏认同观念由此萌生D.统一的趋势日益明显
2024-02-19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中华”一词始见于西晋末年,是在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背景下,中原士人为把中原的政治、文化与这些民族相区分而产生的自我称谓。入唐以后,“中华”一词被广泛使用,不仅成为唐朝的别称,也成为中国的名号。这一进程反映出(     
A.民族矛盾和冲突逐步消弭B.边疆与内地实行一体化的管理
C.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加深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初步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史载,贞观时期,“长安胡化,极盛一时”,洛阳城内“家家学胡乐”,甚至“胡著汉帽,汉著胡帽”。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经济繁荣且对外交通发达B.唐朝推行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
C.西域各族文化优于唐朝的文化D.唐朝重文化而轻视经济和军事
4 . 唐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的是(     
A.邢州白瓷B.定州秘色瓷C.越州青瓷D.越州白瓷
2022-09-2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英华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宋时期人均流通钱币量,752年约6钱,995年增加到17钱,1080年则是212钱。这一现象促使
A.农业投入增加B.商品经济发展C.边疆贸易增长D.国家财政充足
7 .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当时,该商人可以进行的活动有(  )
A.在当地会馆居住B.到草市收购土产
C.到松江收购棉布D.用交子购买货物
8 . 唐代农村,出现了行市、草市、亥市、腊市、市、集、墟等各种定期的集市和鱼市、市、蚕市、扇市等专项物品集市。这一现象的出现
A.说明农村市场规模扩大
B.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C.表明政府抑商政策松动
D.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在“吐鲁番地区发现了不少唐代前期的租佃契约,表明立契租佃制当时已经十分流行。宋代租佃关系的第一个特征,是土地出租者与租佃者之间广泛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第二个特征,是在租佃制下,客户已经有了迁移的自由。”这说明唐宋时期
A.均田制的广泛实行B.庄园经济的发展
C.土地经营方式的改变D.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唐朝规定:商人必须向政府提交经营商业活动的申请,同时要持有过所和公验,以此作为经过商业要塞的通行证和合法经营的许可证。由此可见,唐朝
A.严厉打击无证非法经商的行为
B.重视对商业活动进行规范管理
C.严格控制商业活动范围和规模
D.严格奉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2018-05-17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