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中华”一词始见于西晋末年,是在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背景下,中原士人为把中原的政治、文化与这些民族相区分而产生的自我称谓。入唐以后,“中华”一词被广泛使用,不仅成为唐朝的别称,也成为中国的名号。这一进程反映出(     
A.民族矛盾和冲突逐步消弭B.边疆与内地实行一体化的管理
C.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加深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初步形成
2 . 唐宋时期人均流通钱币量,752年约6钱,995年增加到17钱,1080年则是212钱。这一现象促使
A.农业投入增加B.商品经济发展C.边疆贸易增长D.国家财政充足
3 .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当时,该商人可以进行的活动有(  )
A.在当地会馆居住B.到草市收购土产
C.到松江收购棉布D.用交子购买货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在“吐鲁番地区发现了不少唐代前期的租佃契约,表明立契租佃制当时已经十分流行。宋代租佃关系的第一个特征,是土地出租者与租佃者之间广泛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第二个特征,是在租佃制下,客户已经有了迁移的自由。”这说明唐宋时期
A.均田制的广泛实行B.庄园经济的发展
C.土地经营方式的改变D.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