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诗云:“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这说明唐朝
A.市易时间严格限制B.坊市治安状况良好
C.杜绝商品频繁交易D.城市经济功能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公元9世纪,走遍东亚大地的阿拉伯商人苏莱曼撰写的《中亚游记》记载:唐朝的读书人,都可以上公立的学校,由政府提供经费,城市百姓受教育的成本相当低。一旦遇到灾荒战乱,唐朝的官府仓库,更会第一时间打开,给百姓提供粮食和药物。这一记载反映出唐代
A.较强的公共服务能力B.对科举教育高度重视
C.国富民安的盛世景象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3 . 《新唐书》记载:“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属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这主要是因为
A.科举制拓宽选才渠道B.三省制强化中央集权
C.对外文化交流繁荣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4 . 《唐会要》记载,公元767年政府下令,所有坊市之间的高墙都不得损坏或是乱搭乱建,如有违者,强制拆除:公元788年再次下令,对在京城内破坏坊墙的行为处以重罚,自行雇请工匠修补破损的坊墙。这段记载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城市管理制度受到挑战
C.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D.政府行政职能不断增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宫廷建筑以浑朴雄阔宏伟壮丽为特色,但民间建筑不准高大。而《宋会要辑稿食货志》记载:“真仁(宋真宗、宋仁宗)以后,殖货致富者愈众,巨量交易出入京师,官方管理之设备及民间商业之建筑,皆因之侈大。公卿商贾拥有资产者之园圃第宅,皆争尚靡丽。”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都城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D.程朱理学影响逐渐减弱
6 . 据《新唐书》记载,“贞观二十一年(647),始遣使者自通于天子,献波罗树,树类白杨。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柞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史书的这一记载能够说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朝生活
B.唐代的手工业水平日趋衰落
C.外来制糖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明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皇(隋文帝年号)三年……长孙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因上书曰:“……去年亢阳(大旱),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长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
材料二 据《通典》记载,隋朝“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天下义仓皆充满”。(如下图)

材料三 (唐)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硅曰:“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贞观政要·辩兴亡第三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隋朝设立义仓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据材料指出隋朝仓储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唐太宗怎样评价隋代的仓储?你如何看待唐太宗的观点?
8 . 唐代陈鸿祖的白话传奇《东城老父传》记载,唐玄宗时期,长安城内“卖白衫、白叠布(即棉布)行,邻比廛问”。材料反映了当时
A.官营棉纺手工业技术先进
B.商品的买卖突破时空限制
C.棉布产量和运销数量增多
D.讽刺类长篇白话小说盛行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隋书·地理志》记载,全国有190郡,1255县,8907546户,46019956口。若按九州划分,则扬州虽只占州数九分之一,但却拥有44郡,312县,932033户,以致扬州一州在全国郡数上占23.16%,在县数上占24.86%,在户数上占10.46%。这表明
A.扬州成为政治和商业中心
B.南方人口数量已超过北方
C.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
D.扬州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资治通鉴》记载,温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以下做法体现温彦博观点的是
A.把突厥置于边疆,但散居各州县,各使耕田,变其风俗,使之“化而为汉”
B.尊重突厥族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给予突厥族以某种限度的自治权
C.内迁突厥,但保全各旧部,把游牧民变成农民,永空塞北之地
D.分而治之,分散突厥各部在其旧地,设都护府管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