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0 道试题
1 .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津乐道,颂扬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书上记载:"贞观十五年春正月甲戌,以吐蕃使者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禄东赞是吐蕃之相也,……诏以琅琊长公主外孙女妻之",唐代画家阎立本所做《步辇图》反映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图中唐太宗端坐于布辇之上,左一为翻译官,左二为使者禄东赞,左三为唐朝官员。


材料二   三省六部制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唐代中书、门下、尚书三省职权的分配如下:中书省主管命令的拟定,经过画敕成为皇帝的命令后再送达门下省。门下省对每一道命令都有副署权,如果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省的命令就不能下达。诏书经过门下审核以后,送到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是最高权力执行机关,总揽六部。这样,在最高决策权和最高行政权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材料三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四   大概终唐之世,对于唐太宗总是一味的赞扬,不允许也不可能出现贬斥的评论。五代后晋时,刘昫等编撰《旧唐书》,说:“贞观之风,到今歌咏。”这是有事实根据的。宋代以后,对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歌颂的,同时开始对他的个人品行有所非议了,对贞观政事的得失也有所评论了。……自宋、元至明、清,封建统治者之所以歌颂唐太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宣扬儒家的“仁政”。不少帝王如明朝宪宗、清朝康熙、乾隆等,都曾极力推崇《贞观政要》,把唐太宗视为治天下的圣君。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朱熹别有一番议论:“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借义,以行其私。而当时与之争者,才能知术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义之可饬。是以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其功耳。”

——赵克尧、徐道勋《唐太宗传》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材料二指出图中唐朝官员可能供职于三省六部制中六部的哪一部?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简述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分析这一制度的主要优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唐至清,对唐太宗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2021-04-1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2 . 下列少数民族中,其首领未接受唐朝册封的是
①东突厥   ②回纥   ③靺鞨族粟末部   ④西突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1-04-12更新 | 2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留下遗言树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现代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发展了科举制度,创立进士科D.具有革新魄力,重用有才之人
4 . 唐代的长安城“胡化”严重,都城的生活融合了西域的风尚,服饰、饮食、娱乐等皆受到影响。其中,贞观年间“胡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唐朝政府设置了安西都护府B.唐朝政府在六部下设鸿胪寺
C.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D.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唐朝中央政府在西域的高昌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唐朝政府的这一举措
A.说明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开始显现B.说明唐朝对天山南北进行了有效管辖
C.标志着中央政权反击匈奴战争的结束D.标志着西北少数民族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6 .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我们之所以肯定她的统治,是因为她当权期间
A.剪平了各地的武装叛乱B.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C.唐朝进入全盛的阶段D.完全消除了土地兼并
2021-03-25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江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列关于古代商业说法错误的是
A.白居易《琵琶行》有“商人重利轻离别”的诗句,反映了古代商人为追逐利润而往来奔波的生活方式
B.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诗中的草市是指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C.唐人姚合《庄居野行》诗描述了由于当时政府的重商轻农政策,使民间出现经商热的状况:“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D.杜荀鹤的诗句“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诗句中所描绘的夜市出现于唐朝
2021-03-2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祖冲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新唐书·魏征传》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1)材料一中唐太宗怎样“以古为鉴”和“以人为鉴”的?
(2)材料二中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唐朝出现的什么盛世?请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该盛世产生的原因。
9 . 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印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此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
A.武力与怀柔并用B.开放与宽容相济
C.中央与地方共治D.集权与分权结合
10 . 唐代岭南市舶使首设于广州,职责是“诸蕃舶至,尽有其税”。唐玄宗时,“周庆立为安南市舶使,与波斯僧广造奇巧,将以进内”。这说明唐朝
A.对外交流与贸易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C.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