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0 道试题
1 . 唐朝时期,从皇帝到贵族、从大臣到平民,许多“戏谑”的故事成为人们的日常谈资。史载在一次皇家宴饮中,一员威猛武将自称小名为五娘子,体态与称呼的强烈反差引得在场官员大笑不止,唐太宗大笑曰:“何物女子,乃此健邪”由此可见,唐朝时期
A.社会风尚推崇刚柔相济B.社会风气开放获得认同
C.宫廷生活崇尚皇家宴饮D.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2 .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盛世时期,以下盛世局面出现在唐朝的是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光武中兴D.康乾盛世
2021-02-0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仙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


材料二 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主要防范诸蒙古部落的叛乱,派驻许多蒙古骑兵团在河南江北行省、云南行省、四川行省来进行军事控制,而东南是天下财赋重地,行省设置为了搜刮财富进统治者囊中。秦汉唐宋以来,中国政区都以“山川形便”为惯例划分,常以大江、大河作为政区的边界,元朝则以犬牙交错的形式划分行省疆域。元朝以五事“户口增、田野辟、词讼简、盗贼息、赋税平”作为对地方官的考核标准。

——摘编自李俊刚《元朝行省制度及其渊源略论》

材料三 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使少数民族首领对唐朝忠心耿耿,愿意“世为唐臣”。清朝康熙帝同样重视处理民族事务,1702年开始修建热河行宫,坐落在承德市,后亲自提名为避暑山庄,避暑山庄成为处理民族事务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图1、图2、图3分别是哪一时期的形势图?请说明理由。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前蕴含的统一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区别于以往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康熙帝为加强藏族地区民族团结所采取的措施。
4 . 中国古代交通与政治变动

材料

时期运河状态唐朝的政治变动
唐初大量物资由江淮运抵洛阳后,再走八百里陆路转运到长安。运费昂贵,交通不便唐高宗在位期间,七次行幸洛阳,有一半时间在洛阳处理政务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后宰相裴耀卿实行分段运输,江淮粮食运抵洛阳后,江南船返回,粮食储存在当地粮仓中,待时机成熟,用当地船西运。韦坚于渭水之南开凿漕渠,永丰仓和三门仓的粮食可直抵长安唐玄宗从此长期住在长安,不再东幸。唐朝国势昌隆
安史之乱后长期战乱导致运河淤塞废弃;运河周边绝少人烟,劳动力缺乏;盗贼和跋扈军人掠夺物资中央政府虚弱无力,粮价高涨,社会动荡
唐代宗、德宗时期中央与藩镇冲突不断,藩镇时常切断运河交通线中央政府财政艰难困窘,粮食恐慌
唐德宗后唐朝政府在运河枢纽徐州、汴州驻扎重兵,竭力控制运河交通线,委任重臣治理。运河运输时断时续唐朝统治得以延续

——据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隋唐大运河对维系唐朝统治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运河状态和唐朝的政治变动之间的关联性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从事工商)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妻子收为官家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汉高祖)认为秦亡的原因之一是不分封子弟,孤立无援,故而又重新分封了自己的若干兄弟子侄为同姓王。……诸侯王在自己王国内拥有较大权力,可自行任命大部分官员并征收赋税,大者地跨数郡,其总地盘超出汉朝廷直辖郡县。

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于元朔二年(前 127年)颁布推恩令,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此举没有像削藩那样招致反抗,效果异曲同工,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此后,又颁行左官律”“附益法,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又限制士人与诸王附益交游。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刘邦的措施使后来的中央政府面临的威胁及汉武帝时解决这一威胁的措施。
(3)隋唐时期进入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周边少数民族与唐王朝交往日益密切形成民族交融局面,结合所学知识介绍唐为稳定周边统治加强管理对西域和吐蕃都做了哪些措施。
2021-02-0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材料三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融、交流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对目前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有何认识。
2021-01-27更新 | 20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崇真中学和乐余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唐睿宗时期,“正朔所及封疆无外,虽户口且增,租赋不益。莫不轻去乡邑,共为浮堕”。民户抛却田园,以商贾为业的现象在全国各地都不在少数。安史之乱以后,小农经商的队伍自然更为庞大。这反映出当时
A.农户赋税负担日益加重B.北民南迁较为普遍
C.土地兼并导致农民破产D.弃农经商之风颇盛
2021-01-2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尖子生1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以名官。景云二年(717年),以贺拔迁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由此而后,接乎开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卷五十

材料二   至如谋于汉者,昔其臣也,公实弃之;兵于汉者,亦其将也,公不庸之。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唐)李观《项籍故里碑铭序》


(1)根据材料一思考,节度使为一级官职始于何时?节度使有什么权力?请举一例证明节度使威胁中央集权的史实。
(2)材料二提出“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观点,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
2021-01-2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大国地位经历了起伏发展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重要的启示。

材料一   唐朝长安西市图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观察材料一,说明唐朝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朝对东亚国家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康乾盛世,是我国古代又一个辉煌的盛世。1793年,觐见乾隆皇帝的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却感慨地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和英国,从政治、经济、科技、对外关系方面说明马嘎尔尼的观点。

材料三   我国部分工农业产品国家指令性计划产品所占比重统计表(单位%)

工业产品产值工业消费品价格农副产品价格
1984100100100
199311.61015

注:以1984年为100%

——根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下册》改编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4)从中国古代的强盛、近代的沉沦、当代的崛起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021-01-2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南片)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引自《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   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摘自《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三   (开元)是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绢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

——《新唐书》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谁在位时期的统治局面?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这些局面的共同点。
(3)这些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时期?
2021-01-23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