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积贫积弱论的定形,首次显现于民国钱穆的《国史大纲》一书。钱著分别以“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与“宋代对内之积贫难疗”为章节标题。从纵向的时间角度而言,宋朝的贫弱是历史积弊,从横向的空间角度而言,宋朝的贫弱是社会危机。从此,积贫积弱作为宋朝的标签而凤靡一时。至今,积贫积弱论尚有许多信众。

       ——摘编自来永清《积贫积弱:清季以降宋朝贫弱形象的演变》

(1)如何理解“从纵向的时间角度而言,宋朝的贫弱是历史积弊,从横向的空间角度而言,宋朝的贫弱是社会危机”?
       材料二尽管宋代财政有军费和制度弊病导致的绝对困窘,如南宋初期和后期的情况,但很多时候还是财政管理制度所导致的负责“经费”的三司和户部的困窘,而非全国财政总量的不足。

       ——捕编自黄纯艳《宋代财政史》

       在与辽夏金元的战争历程中,宋朝尽管多为被动防御,可是亦有主动进攻。面对防御战,宋军是胜多败少者;面对进攻战,宋军是败多胜少者。……赵宋政权只是国家能力弱,但综合国力并不弱。

       ——摘编自李华瑞《宋朝“积弱”说再认识》

(2)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观点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理由。
       材料三李裕民宣称,宋朝“政治体制是中国古代最为民主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历史上最好的”“科学技术成就是最为辉煌的”“思想是最活跃的”“教育是很成功的”“科举制度是最先进的”。

——李裕民《破除偏见,还宋代历史以本来面目》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宋史研究的看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初,高祖受禅,以天下未定,广封宗室以威天下。”太宗即位后,就“遍封宗子”问题征求意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遍封宗子”“不便”;魏征认为如果封建诸侯,会造成财政困难;李百药说封建会导致宗室间攻战相残。柳宗元在《过秦论》中列举秦朝“有叛民无叛吏”、汉代“有叛国,而无叛郡”、唐代“有叛将无叛州”,由此证明“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萧瑀认为:“国祚所以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代而亡。汉有天下,郡、国参建,亦得年余四百。魏、晋废之,不能永久。”虽然分封制遭到大多数大臣的反对,太宗也明确表示“朕理天下,本为百姓,非欲劳百姓以养己之亲也。”但贞观十一年太宗诏曰:“设官司以制海内,建藩屏以辅王室”,先后任命了21个亲王和14位杰出功臣为世袭的州府刺史。正如刘秩所说:“设爵无土,署官不职者也。”

白居易在《议封建论郡县》中认为周代封建诸侯而亡是因为“上失其道,天厌其德,非为封建之弊也”,秦无分封而灭是因为“群其毒,人离其心,非唯郡县之咎也”,汉代七国之乱乃“宠而失教,立不选贤,非独强大之故也。”“繇是观之,苟固其本,导其源,虽郡与国,俱可理而安矣;苟逾其防,失其柄,虽侯与守,俱能乱且危矣。”

——摘编自冯辉《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关于“分封郡县之争”的主要分歧。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关于“分封郡县之争”的任意一个主张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5-14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代中后期,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形成了“以扬州为区域中心城市,以苏州、杭州、越州为次级区域中心城市,以一般州府所在地(例如宣州、常州等)为三级区域中心城市,以县城为四级区域中心城市,以新兴的镇市和草市为第五级区域中心城镇的五级城市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       
A.体现了政治时局剧烈变迁B.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
C.反映了长途贸易发展迅速D.标志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藩镇的设置,最初就是为了应付边疆民族战争的。如朔方, “山河襟带,关辅要冲”,天德军, “尤居边要”“实扼戎吭”,南西道, “控全蜀咽喉之地,当狂寇奔侮之冲”,剑南东川, “蜀门重镇,雄压险中”,西川, “表里山河,内外险固”。战略地位皆甚重要。

——摘编自《旧唐书》等

材料二   北宋建立后,为了“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先策”,改变节度使割据一方“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不使北宋成为继后周以后又一个短命的朝代,宋太祖、太宗及其后继者采取了一系列“防弊”之政。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唐朝设置“藩镇”的目的及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北宋为改变节度使割据地方而采取的“防弊”之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唐朝中晚期人口分布状况和变化统计表(官方数据)。出现表中各地户数统计情况和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道别户数升降百分比(开元为100)
开元户元和户
关内道71035228377839.9
河南道143646115871011
河东道72336724916033.9
河北道108485618578317.1
山南道49191721471943.69
江南道133498879173659.3
湖南道30066617761259.1
剑南道73914515986021.6
岭南道28545614613952.2
陇右道上64060无统计数据
陇右道下56376无统计数据
淮南道186541无统计数据
A.政治局势的动荡导致人口锐减
B.经济重心的南移影响人口分布
C.赋税制度的变革导致人口减少
D.中央集权的弱化影响人口统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安史之乱后,作为司法监察机构的御史台在政务运行过程中承担着部分文书传递工作和行政监督职能。同时,御史台还侵夺了本属于尚书省六部诸曹的政令权和事务权。这表明唐代中后期(     
A.中书门下体制逐渐完善B.中枢运行机制受到冲击
C.权力制衡机制日益失效D.御史台监察权一家独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831年吐蕃内乱,其大将悉怛(dà)谋携维州投奔西川节度使李德裕,时任宰相牛僧孺认为“吐蕃之境,四面各万里,失一维州,未能损其势。比来修好,约罢成兵,中国御戎,守信为上”。唐文宗于是令李德裕撤出维州,悉怛谋遭遣返后被吐蕃处死,“德裕由是怨僧孺”。这一事件(     
A.恶化了西川的边境局势B.导致了政坛的朋党之争
C.加剧了唐朝国力的衰落D.违背了三省体制的规定
2024-02-01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德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之际,北方战乱的影响与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继西晋、唐中期以后第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在中国历代的人口分布上,北宋末年首次出现南北均衡。此后,南方的人口优势逐步确立,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元明清时期,这种趋势继续发展。

——摘编自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持续增长,从1982年的657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2.2亿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城市的当地常住居民中,约40%是流动人口。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中约有1.5亿人来自农村,省内流动人口中有54%来自农村,跨省流动人口中则有近82%来自农村。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东莞、深圳、中山等城市的流入人口数量已占常住人口的一半以上。21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流入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珠三角地区,其中以浙江流入人口增长幅度最大。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次人口南迁的表现,并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地图,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以下两图分别为唐朝前期和后期的农田水利工程分布情况。这一变化(     
A.体现了政治局势的变动B.揭开了江南开发的序幕
C.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加速了唐朝的分崩离析
2023-11-24更新 | 277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创新部)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