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安史之乱后,地主通过巧取豪夺,从农民手中圈占土地(其中不乏国有土地),造成大量失地农民从国家编户投身地主名下,成为依附农。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土地私有制的推行B.地主阶级的骄横
C.统治者腐败的加剧D.藩镇割据的盛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开元二十二年,分全国为十五道,各置采访处置使,负责察访地方官政绩。天宝末年,又兼黜陟使。肃宗乾元元年,改采访处置使为观察处置使(地方军政长官),“掌所部善恶”。上述变化表明,唐朝(     
A.中央政府权威式微B.注重强化基层教化
C.统治秩序土崩瓦解D.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代大运河漕运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唐高祖至唐中宗时期,每年漕运粮食一二十万石;第二阶段为唐玄宗年间,岁漕粮二三百万石;第三阶段为唐宪宗以后,漕运日益衰落,岁漕粮多则四十万石,少则十万石。经由大运河的漕粮数量越来越少的原因主要是(     
A.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B.黄河流域农业的恢复
C.社会动荡和地方割据D.赋税制度的应时而变
4 .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原来只在边疆地区设置的藩镇在内地大量设立。按照与唐中央的关系,这些藩镇可以分为三类,唐朝在内地设置藩镇(     
地区与中央关系
河北地区与中央对立,长期割据;“虽名藩臣,羁縻而已”
东南地区中央直接控制,为唐后期立国之根本
中原、西南、西北地区中间状态。与中央存在摩擦,但未达到割据的程度
A.使中央集权制名存实亡B.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C.彻底的解决了边患问题D.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5 . 安史之乱:唐________宗天宝年间,节度使安禄山在________起兵反唐,历时8年,史称“________之乱”(755-763年)。唐朝从此由________走向________。安史之乱使大量北民南迁,一方面破坏了北方经济;另一方面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经济重心________移。
2022-11-0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756年,唐政府下令,各军镇“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于当路(地)自供”,使“四方大镇”“自给于节度团练使”。这一举措(     
A.削弱了地方军镇的财力B.缓和了军镇与中央矛盾
C.导致了中央财力的匮乏D.埋下了藩镇割据的隐患
7 . 藩镇割据
概况: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在内地增设藩镇,藩镇____强,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022-09-2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4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纲要上-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8 . 背景
外重内轻唐末以来____,地方势力膨胀
君弱臣强五代十国君主权力受到威胁
武将专权武将成为影响政局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2-09-2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辽宋夏金元的统治与民族关系-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9 . 唐中和元年(881年),僖宗诏令允许藩镇“墨敕除官﹐以赏功勋”。中和三年(883年)七月,宰相郑畋迫于凤翔节度使李昌言等人的压力,不得不“引疾去位”,僖宗也只好同意。这表明唐后期(     
A.中央集权大为削弱B.藩镇操纵中枢决策
C.皇帝已经成为傀儡D.三省六部制度瓦解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10 . “大一统”发展:①隋唐统一王朝,____________________活跃,____上也有重要建树,在当时世界范围内____。②自____起,中央对地方的____严重削弱,最终演变为____的分裂局面
2022-08-2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