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汉初采取郡国并行制,后爆发“七国之乱”;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后出现门阀士族把持政权;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后藩镇势大引发“安史之乱”。对上述三组历史现象的共性。解释正确的是(     
A.历史评判要以成败为基本依据B.制度设立之初存在明显弊端
C.中央与地方矛盾导致社会动荡D.历史事物之间因果关联复杂
2024-01-02更新 | 2615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湖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为2022年长治市屈家庄M20唐墓出土的白瓷执壶、白瓷碗、白瓷茶瓯、铁勺、铁制茶碾、绿瓷渣斗等成套茶具,瓷器质地佳,组合完整。墓志记载墓主下葬时间为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并阴刻楷书“唐故昭仪节度衙前兵马使兼武安军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宾客南阳张府君墓志铭并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墓葬吸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风格B.墓主很可能参与了藩镇割据混战
C.晚唐时期上层饮茶之风盛行D.该地区制瓷水平有较大发展
2023-10-01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刘晏受命办理漕运,全力着手漕运改革,并受命招引流民,降低关中百姓赋税。漕运疏通之后“关中虽水旱,物不翔贵矣”,南方漕运路线成为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     
A.唐中央集权面临的危机B.漕运决定了王朝兴衰
C.赋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D.中唐经济格局的变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       
A.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B.缓和了朋党之争
C.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D.加剧了阶级矛盾
2023-07-17更新 | 4614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下令建凌烟阁并为二十四位功臣作画像挂在里面,以表彰其功业。之后一百余年,凌烟阁里没有变化。到唐中晚期的代宗、德宗、宣宗时再画功臣像于凌烟阁。据此推知,唐中晚期(     
A.藩镇割据已平定B.国力由盛转衰
C.战乱与动荡再现D.皇权羸弱不堪
2023-05-14更新 | 43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唐朝后期,政府经常征调藩镇军队平叛战乱。事实上,在安史之乱后到黄巢之乱前,绝大部分藩镇并不割据,即使割据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这反映出,唐朝后期的藩镇(     
A.客观上延续了唐朝统治B.遏制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C.保证了国家的政令统一D.重建和巩固了西北边防
2022-10-11更新 | 1029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合调研历史试题
7 . 《新唐书》写道:“自天宝以来,大盗屡起,方镇数叛,兵革之兴,累世不息,而用度之数,不能节矣。加以骄君昏主,奸吏邪臣,取济一时,屡更其制,而经常之法,荡然尽矣……盖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至于盐铁、转运、屯田……无所不为矣。盖愈烦而愈弊,以至于亡焉。”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藩镇割据的现象B.两税法实施的结果C.唐朝灭亡的原因D.宦官专权的危害性
8 . 学者张国刚把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藩镇划分为割据型(河朔地区)、防遏型(中原地区)、御边型(西北、西南边疆)、财源型(东南地区)四种类型。并指出,在唐代后期近50个藩镇中,真正割据的主要是河朔三镇。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藩镇
A.促使唐朝开始由盛转衰B.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C.控制了朝廷的财政收入D.利于延续当时唐朝统治
9 . 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一些节度使不但阻断漕路,甚至借口衣食不足,抢夺漕运(朝廷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等物资)物资以供军用,给朝廷带来极大危害。这反映出
A.全国各地动荡不安B.藩镇割据不得民心
C.中央权力受到威胁D.经济重心移至南方
10 .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说:“五代十国,皆节镇之流裔而合兵者也。”其依据应是
A.五代政权除后唐外多定都于开封B.唐后期藩镇割据纷争愈演愈烈
C.唐末黄巢起义威胁统治者的利益D.五代十国政权的更迭过于频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