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携杨贵妃逃往成都,途中发生兵变。下表是史料对于杨贵妃最后归宿的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出处

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马嵬店媪收得锦勒(勒:长袜)一只,相传过客每一借玩,必须百钱,前后获利极多,媪因至富。

(唐)李肇《唐国史补》

无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唐)白居易《长恨歌》
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瘗(瘗:掩埋)于驿西道侧。(五代)刘昫等《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置驿庭,召玄礼等人视之"。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举例说明材料中参考了哪些类型的史料?
(2)结合史实评析材料中关于杨贵妃最后归宿的两种观点。
2023-07-2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为845-865年文臣(主要是朝臣)在藩帅(以节度使、观察使为主)群体中所占比例的示意图。

由此可推知,当时(     
A.中央集权有所加强B.藩镇控制了朝政
C.唐朝国势由盛转衰D.地方的动荡加剧
2023-07-16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兴元元年(784),关中因为战乱,米价上涨,“斗值钱五百;及混(浙江东西道节度使)米至,减五之四”。贞元二年(786),“关中仓廪竭”,禁军相呼于道曰:“拘吾于军而不给粮,吾罪人也!”德宗忧而不知所措。不久,韩混运米三万斛到达陕州,方才解除危机。材料反映出当时(       
A.唐政府一定程度上依赖藩镇B.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江南地区
C.依赖藩镇是唐政府的唯一选择D.藩镇是拱卫唐王朝的核心力量
4 . “东汉之衰,宦官最名骄横。然皆假(借)人主之权,依凭城社(皇帝),以浊乱天下,未有能劫胁天子如制婴儿,废置在手,东西出其意,使天子畏之若乘虎狼而挟蛇虺(hui毒蛇),如唐世者也。所以然者非他,汉不握兵,唐握兵故也。”与汉末相比唐后期(       
A.宦官已经手握重兵B.皇帝更加倚重宦官
C.皇帝年幼大权旁落D.宦官控制藩镇兵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太宗去世后,吐蕃、突厥、奚、契丹等少数民族的骑兵不断袭扰边境地区。数以万计的敌军行踪不定,中央政府难以准确预判各边镇实际布防所需兵力,且由中央政府统一调配的后勤体系也难以应对突发的战事。这有助于解释,唐代前中期(     
A.中央集权体制的破坏B.疆域不断缩小的困局
C.民族交融强化的趋势D.地方武将权力的扩张
2023-04-09更新 | 645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开元二十二年,分全国为十五道,各置采访处置使,负责察访地方官政绩。天宝末年,又兼黜陟使。肃宗乾元元年,改采访处置使为观察处置使(地方军政长官),“掌所部善恶”。上述变化表明,唐朝(     
A.中央政府权威式微B.注重强化基层教化
C.统治秩序土崩瓦解D.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7 . 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唐初,每年通过汴河调运东南地区的粮食不过一二十万石,而高宗以后平均每年为二百三十万石,最高时达四百万石。代宗时期(762-779年)“每岁所运,或至百余万斛(石)”。自文宗至宣宗年间(827-860年),“岁漕江淮米不过四十万石”。据此可知(       
A.唐代粮食供给仰仗南方B.政治局势影响汴河运输
C.漕粮运输决定王朝兴衰D.农业粮食生产出现波动
8 . 安史之乱前,各边镇屯田、营田,所有权概属封建国家;安史之乱后,国家失去有效控制户口及田亩籍帐的实力,未获得中央批准,各地军政长官任意用各种名目摊派赋役。这(     
A.加剧藩镇割据的局面B.使国家出现内轻外重局面
C.加剧了民族政权独立D.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2023-02-18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失去了对东北部大部分地区的控制权,那些原忠于朝廷的藩镇也不再将大量钱粮上缴长安,朝廷只能依靠富裕的南方提供的补给勉力维持。正如杜牧所述,“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这说明(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藩镇割据加重农民负担
C.唐朝财政已经入不敷出D.南方经济地位不断提升
2023-02-17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唐代前期实行“统收统支”的高度中央集权财政体制,安史之乱后则实行“划分收支,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这一变化说明了(     
A.新式税法的实施B.中央权威的下降
C.农耕经济的衰退D.外贸税收的增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