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之际,北方战乱的影响与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继西晋、唐中期以后第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在中国历代的人口分布上,北宋末年首次出现南北均衡。此后,南方的人口优势逐步确立,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元明清时期,这种趋势继续发展。

——摘编自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持续增长,从1982年的657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2.2亿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城市的当地常住居民中,约40%是流动人口。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中约有1.5亿人来自农村,省内流动人口中有54%来自农村,跨省流动人口中则有近82%来自农村。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东莞、深圳、中山等城市的流入人口数量已占常住人口的一半以上。21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流入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珠三角地区,其中以浙江流入人口增长幅度最大。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次人口南迁的表现,并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亭林文集·郡县论》

材料二   618年唐朝建立,唐承隋制,继续实行州县两级制。不过,唐代的行政区划中还有府的建制。开元元年(713年)升首都雍州为京兆府,升陪都洛州为河南府。以后陆续升新建的陪都和皇帝驻跸过的州为府,府与州同级,只是地位略高于州。这样,州郡县三级制经隋唐统治者的彻底整顿,至唐代前期最终确立了州(府)县两级制。……唐高宗、武则天以后唐帝国的边疆形势越来越严峻,为了防御吐蕃、突厥、契丹军队的进犯,唐廷“于边境置节度、经略使,式遏四夷”。……帝国境内遍置方镇,其数目累增至40有余。由于节度使不仅管军事还兼管地方民政,甚至几乎囊括了方镇内的所有军、政、财、监大权、方镇(道)就实际上已是州(府)之上的高层政区。

——摘编自梁万斌《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层级变迁述论(中)——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材料三   元帝国所控制的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在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权中无疑是前无古人的。元朝在全盛时期,是一个拥有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九千万人口的强大帝国……随着蒙古汗国的分裂,为游牧时代所遗留下的旧行政制度已经难以管理元帝国的内部行政事务。忽必烈借鉴了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在中国北方建立行尚书省的实践,并吸取了蒙古分裂的教训,逐渐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忽必烈入主中原后,主张“行汉法图大事”,从古代的中原政权汲取经验以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摘编自孟志轩《元代行省制度和加强中央集权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述王夫之、顾炎武关于郡县制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实行行省制的原因。
2023-11-1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是战乱频繁发生、国家分裂的时期。《简论周世宗》中提出:周世宗为了守住帝业,治理好国家,“克己自励”、“抑情损欲”。周世宗不贪恋奢华之物,为百姓创造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显德元年,周世宗指出,孟汉卿纵容部下在征收藁税时,向百姓额外征收“耗余”,处死孟汉卿可以警示旁人,加强官员执政为民,不得侵扰百姓的意识。周世宗积极培养军事力量,壮大国家军队,对周边邻国用兵,确立起了在周边各国中的核心地位,取得了邦交的主动权。显德二年,后周向西收回了秦凤四州故地。显德三年,周世宗“命工刻木为耕夫、织妇、蚕女之状,置于禁中,思广劝课之道”。

——摘编自刘铁男赵辉《周世宗柴荣的经济改革策略考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世宗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周世宗的改革。
2023-10-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安康中学2023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图1及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中后期政治、经济状况。
(2)比较图1和图2,指出图2中北宋政治所发生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的变化给北宋统治带来的主要问题,并说明为解决上述问题,王安石采取了哪些变法措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行政图(局部)

材料二(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提举常平(管长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和唐代中后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代为加强地方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
2018-10-18更新 | 338次组卷 | 17卷引用:陕西省渭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原为周代乡下基层组织, “五族为党”。后延伸为以类相从之意。《尚书》把“无偏无党”“无党无偏”作为政治标准;孔子提出: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东汉后期,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大夫,引发党锢之祸,东汉衰败。唐代后期出现“牛李党争”,科举出身的庶族官僚和士族出身的世家官僚为如何选官和对待藩镇斗争不休,加剧唐朝政局混乱。北宋欧阳修作《朋党论》,指出君子因志趣一致结合,相互补益,共同为国做事,这是真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结合,彼此勾心斗角,是假朋党,因此建议君王支持真朋党安定天下。不久北宋出现以是否支持王安石变法为区分,彼此相争相互打击的熙丰党人与元祐党人。而明末曾出现崇尚气节实学,主张开放言路、反对阉党专权的东林党人。清朝雍正皇帝亲自写《御制朋党论》批评欧阳修观点为邪说,其道是小人之道,指出朋党培植党羽以营私利,不惜损害公义,达到互相扶植、提携,有事相互关照之目的,暗地干扰皇帝决策。

—摘编自杜秀芳《 “圈子”与“朋党”》等

材料二1913年,北洋政府推动制定正式宪法,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国民党主张进一步加强议会权,以便通过多数党组阁制,同掌行政、立法两权;而倾向总统制的进步党等与北洋集团强调,在当时情况下需增强行政权。国民党主导的国会推议会权比同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更强的《天坛宪法草案》。袁世凯反对,谓“民党议员,干犯行政,欲图国会专制”。11月,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剥夺国民党籍议员资格438人。南方国民党人匆忙起兵反袁,遭全面镇压;舆论上,政权过渡刚完成,人心思定,多数人不愿支持国民党。

—摘编自章永乐《近代中国宪政建设中的政治吸纳、整合、缺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朋党”屡巡打击的原因,并比较欧阳修与雍正观点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党”的变化并简要评述共“党争”。

2016-11-27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19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