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开元末年以后,造成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外重内轻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皇帝权力过于强大B.节度使的势力膨胀
C.经济发展出现瓶颈D.农民起义影响巨大
3 . 如表所示为唐朝安史之乱后江南道官府兴修的水利工程。这反映出当时江南道
时间地点概况
大历十二年(777年)句容县(今江苏镇江境内)重建绛岩湖,“开田万顷”
元和三年(808年)洪州(今江西南昌)修筑江堤,“得田万二千顷”
元和八年(813年)宣州(今安徽宣城)修建大农陂,“辟荒梗数万亩”

A.未受政治动乱的影响B.水利兴修技术高超
C.农业生产区域差距大D.人地矛盾有所缓解
2021-12-28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吕思勉说:“(唐)德宗初政,可谓能起衰振弊,然而终无成功者,则以是时藩镇之力太强,朝廷兵力、财力皆不足。”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权威B.豪强势力的迅速发展
C.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财政枯竭D.专制皇权强化的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的战争重心从原来的边疆地区变为内地,战争模式也由唐初流行的野战变为唐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比较普遍的城市攻防战。内地各处日趋注重城市防御,攻城难度增加,从而刺激了对抛石机等远射武器的需求。材料主要说明
A.战争重心从边疆变为内地B.安史之乱改变战争模式
C.现实需要促进技术的进步D.内地日趋注重城市防御
6 . 表1所示为东汉永寿二年(156年)、西晋咸宁六年(280年)、唐天宝十四年(755年)、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的官方人口统计情况。表中代表唐天宝十四年的序号最可能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 . 下图为隋唐时期户数统计图。对各阶段户数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A.①—西、北边陲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B.②—唐玄宗统治时期经济持续发展
C.③—安䘵山和史思明起兵发动叛乱
D.④—黄巢起义军横扫了大半个中国
8 . 唐开元时(公元713—741年)年铸钱百余万缗。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减为三十二万七千缗。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26—827年)只铸十三万五千缗。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则不到十万缗。能够说明这一情况的是
A.白银取代铜钱成为主要货币B.铜矿开采技术长期不能更新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为削弱D.南方社会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2021-06-08更新 | 1888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考前保温卷(2)历史试题
10 . 据记载,唐天宝末年,“修文教,废武备,人至老不闻战声”。中央禁卫军士兵大多来自“市人白徒”,富者“贩缯彩,食粱肉”,壮者“角抵拔河、翘木扛铁”,整日打架斗殴,以致“有事乃股栗”,无力作战。据此可知,当时
A.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盛行B.中央集权存在着危机
C.市民阶层的社会影响扩大D.保甲法实施成效甚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