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后周太祖郭威进行军事改革,限制地方武夫军事集团的权力,诛杀跋扈的将领,并重建文官系统和恢复律令。郭威的改革(     
A.避免了武将夺权的现象发生B.意图消除藩镇割据的威胁
C.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D.体现了重文轻武治国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从后唐起,枢密使不仅主掌军事机密,为皇帝发动战争做决策、谋划方略,也可直接统兵征讨。后周郭威当政后,不再以武将任枢密使,而以儒臣文士来担任,且不许其直接统兵。这一调整(       
A.提升了中枢决策效率B.增强了君主专制权威
C.巩固了中央集权体制D.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同隋唐时期的葬俗相比,五代时期的墓葬壁画中表现贵族生活的列戟、仪仗、出行、马球、升仙、礼佛等图像渐趋减少,反映日常生活的画面逐渐增多。与五代墓葬这一现象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庶族地主的崛起B.等级秩序的解体
C.儒学复兴的影响D.官僚政治的完善
2023-01-12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3届高三1月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据《新唐书》记载,安史之乱能够得到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座城市的长期固守保证了财税的供给。这座城市应是下图中的(     

安史之乱形势图
A.①B.②C.③D.④
5 . 长庆三年(公元823年),礼部侍郎王起建议:进士及第者的诗赋先送给中书门下进行详复,确认无误后由皇帝下敕,再由礼部放榜。然而在实操中,礼部多将及第的人名呈于宰相私第,待其确认无误后再放榜。这一现象(     
A.为朋党政治滋生提供了土壤B.优化了科举取士的程序
C.反映了君权受到相权的制约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初,府兵服役时免租调,要自备武装、衣粮,因此大多选家境殷实之人,军队中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品官子弟。安史之乱后,主要募兵来源为失地农民和无业游民,军镇节度使实际掌管了征兵权,他们往往多征镇兵,士兵只知将帅而不知朝廷。这一变化(     
A.提高了政府军队的战斗力B.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
C.扩大了唐王朝的统治基础D.加剧了政治局势的动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代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为躲避战乱,"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据统计,仅苏州一地,因战乱南迁于此的人口便达二十余万。这一现象(     
A.利于推动江南经济的发展B.标志南重北轻人口格局的形成
C.导致南北长期的分裂对峙D.消除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德宗年间,宰相杨炎因与京兆尹严郢有隙,暗中指使御史弹劾严郢,致使严郢被降职。卢杞任宰相后,将严郢提为御史大夫,共谋治杨炎。为构成杨炎罪状,严郢无故逮捕了河中观察使赵惠伯,以刑逼供,导致杨炎被流放至崖州。该现象说明(       
A.相权膨胀导致监察效果不佳B.唐代君主专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C.封建监察制度无法发挥作用D.朋党之争导致监察权力的异化
9 .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在魏州东部,四位反叛朝廷的河北节度使在这里上演了一场建号立国的闹剧。他们追溯周代的分封制度,刻意把自己的领地打扮成周代的诸侯王国,并仿照朝廷典章设置百官。据此可知,唐朝中后期(     
A.西周的分封制再现B.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C.统治区域大大拓展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天宝元年(742年)部分边防兵力分布简表,边防总兵力约占全国总兵力85%以上, 这反映了当时(     
节镇名称将领族属兵员/人马匹/匹
安西节度使胡人240002700
河西节度使汉人7300019400
陇右节度使胡人7500010600
朔方节度使汉人6470014300
河东节度使胡人5500014000
范阳节度使胡人914006500
剑南节度使汉人309002000
A.少数民族掌握地方大权B.重视边防建设应对分裂势力
C.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形成D.军事部署外重内轻潜伏危机
2022-11-29更新 | 6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精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