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唐玄宗时期,节度使接受中央调遣,并无太多自主权,节度使在服从中央命令的前提下,仅对其所辖州府拥有一定权限。《唐六典》记载:“若诸州在节度内者,皆受节度焉。”“节度”二字,隐含节制军队、调度物资之意,具有军事、经济的双重意义。由此可见(       
A.节度使权力缺乏有效制约B.中央意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节度使取得了地方控制权D.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历史必然
2024-04-2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然其著者在宣房。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据《新唐书地理志》所记载全国水利工程共236处,前期为155处,后期81处,前期约占三分之二弱。若以秦岭及淮水以南为南方,以其北为北方,则北方前期水利工程占104处,南方51处,北方占三分之二强。但若加上前期陇右道地区的水利,则前期北方占十分之七八或更多。从后期南北地区情况看,后期81处水利中北方仅为14处,南方67处,南方占十分之八强。

——摘编自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汉时期水利兴修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水利工程的分布概况及形成原因。
2024-05-31更新 | 18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3 . 在地方任职的“外官不如京官”,自古有之,但“京官主动申请外调(到地方任职) ”的现象在唐朝后期却屡见不鲜。《旧唐书》记载,唐穆宗时,刑部侍郎薛放“孤孀百口,家贫每不给赡,常苦俸薄。放因召对,恳求外仟”。唐后期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政策混乱B.中央权力逐步下移
C.科举取士入仕泛滥D.赋税制度变动频繁
2024-03-30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唐六典》记载,唐朝在西域广置屯田,玄宗时始由节度使兼任营田使,不少地方出现“禾菽相望”“良田数十里”的繁荣景象。由此可推知(     
A.屯田为唐朝驻军西域提供物质保障B.西域地区从唐朝开始隶属朝廷管辖
C.节度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地方监察制度的完善推动边疆开发
2024-03-07更新 | 22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河北·模拟预测
5 . “冬无雪”是反映暖冬或气候干旱的典型现象。下表是“冬无雪”的相关记载情况。

时间

记载情况

解读

先秦至西汉中前期较为罕见部分学者将“冬无雪”记载情况视为汉唐气候变迁的重要证据。但实际上,“冬无雪”记载的变化还与多种要素相关。有学者指出,西汉后期,冬麦推广;天人感应思想下,“冬无雪”沦为灾异天谴的外在形式,被赋予更多的政治意蕴;史书记录灾异功能强化等均影响“冬无雪”的记载
西汉后期逐渐出现
唐代相对较多
关于“冬无雪”的记载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还原真相B.说明历史解释就是否定传统
C.具有十分强烈的主观性色彩D.多元研究视角拓展历史认识
2024-05-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四)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旧唐书》里说:“史臣曰:臣尝闻黎老言大中故事,献文皇帝(唐宣宗,810859年在位)器识深远,久历艰难,备知人间疾苦。”“帝道皇猷,始终无缺,虽汉文、景不足过也。惜乎简藉遗落,旧事十无三四,吮墨挥翰,有所慊然。”“李之英主,实惟献文。”

在《新唐书》里,这段评论全部被删除,改为:“宣宗精于听断,而以察为明,无复仁恩之意。呜呼,自是而后,唐衰矣!”

《旧唐书》对唐宣宗追求长生不老的事迹全无记载,在写到唐宣宗驾崩时只说:“八月七日,宣遗诏立郓王为皇太子,勾当军国事。是日,崩于大明宫,圣寿五十。”唐宣宗是正常死亡。而在《新唐书》里则进行了增补,说:“宣宗饵长年药,病渴且中躁”。

—据黄永年《怎样阅读〈旧唐书〉和〈新唐书〉》等整理

围绕史书中对唐宣宗的不同记载,就历史学习中的史料搜集和运用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读。(要求:观点明确,解读准确,逻辑清晰)
2024-05-2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河北省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唐宪宗时《元和国计簿》记载:全国分为48个方镇,有15道不申户口,每岁赋入仅有浙江东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等8道49州144万户。8道赋役户是天宝时的四分之一,需要供养的军队比天宝时增加了三分之一。这反映出安史之乱以后(       
A.南方财政强度减弱B.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北方饱受战乱摧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安史之乱后,因“北人南迁”所引发的生产技术变革,基本解决了大量人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存问题,长江中游地区(江西、湖南)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主产区。在长江下游地区,北方移民还将其旱作农物——小麦——引入该地,稻麦复种制逐渐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种普遍性的耕种制度。随着粮食产量的有效提高,长江下游地区的民众开始追求“高质量”发展,“茶桑、果、渔业、纺织、制瓷等多种商品性经营和海陆运输业发展起来,以扬州为发展龙头,苏州、江宁为犄角的三角形农业经济区在唐后期基本形成”。

——摘编自张欣《“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徙与技术革新及影响》

材料二   唐代,江南地区的农具有许多改进,曲辕犁得到了推广,筒车也在南方各地的水田中得到应用,水利灌溉事业进步明显。《新唐书》记载,唐后期全国共修建水利工程101项,其中江南道达49项,居各道之首。北方先进的丝织技术此时也传到浙东;南海、广州和桂林的棉纺织业已全国闻名;南方矿冶业也有显著发展,有铜、锡开采的县数已超过北方。扬州是唐代造船业中心,洪州(今南昌)也是唐代的造船基地。大运河开通后,位于水陆商路交会点的扬州“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广州则发展为唐代主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由于南方经济的发展,唐代后期,国家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自江南各道,形成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局面。

——摘编自张瑜《浅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并指出其对经济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唐代南方经济发展的时代性因素。
2022-11-25更新 | 29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