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安史之乱后,百姓四地“多被殷富之家、官更吞并”,大量的自耕农民成为地主的佃户。寄庄户、寄住户、客户、逃户和隐户在户口总数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一状况(     
A.引发了藩镇割据B.推动了税制改革C.加剧了农业衰退D.促进了人口迁徙
2023-11-29更新 | 11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4 . 据下图可知.唐朝的中央政治制度(     
A.分权与集权并行B.三权分立以制衡
C.君主权力较弱D.行政效率较高
5 . 唐太宗认为隋文帝虽然勤政,但事事独断,虽劳心劳力,但处理事情不见得合理,且隋文帝也不善于纳谏。鉴于此,唐太宗(     
A.完善门下省审议封驳机制B.增加中央的监察机构设置
C.将全国划分为十个监察区D.让参知政事分享宰相权力
2022-11-1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唐朝尚书省的办公地点称“都堂”,其左侧为吏部、户部、礼部,右侧为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各司其职,互不统属。各部长官上午在都堂集体办公,遇事易于洽商,下午各归本部分别办公。这一制度设计(       
A.完善了中央行政体系B.意在加强对官员的监督
C.赋予六部较大的权力D.导致政府行政效率降低
2023-12-2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松桃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东汉末年,民间兴起了乡闾清议品评并形成了一种传统。到了曹魏时期出现“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这可用于说明(     
A.选官制度改变利于激发官民责任感B.九品中正制标准是门第
C.曹魏统治者重视乡论与德行的考察D.曹魏亟需人才巩固政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废除九品中正制,确立了以考试选人的科举制,同时废除了由来已久的各级长官私人自辟属官的制度,一律改由中央任命。科举意为分科考试举人,其中以考儒家经典的明经和兼考诗赋、对策的进士为最重要的两科。应举者不限财产、门第,允许“投牒自举”(《旧唐书·杨馆传》)。考试一般每年举行,合格后获得任官资格,再由吏部考试,通过者正式进入官员系统。“取士不问家世”(《通志·氏族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宋朝汪洙《神童诗》,一说元朝高明《琵琶记》)。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代兴科举的历史背景,概括隋代科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9 . 《新唐书食货志》记袋:“以国用急不及秋,方苗青即征之,号青苗钱,”青苗钱规定每亩征收十五文,作为唐中叶征收田赋的附加之一。两税法实行后,青苗钱随夏秋两税征收,由此可知,唐朝青苗钱的征收
A.是均田制下的附加税B.加重了农民负担
C.促使土地私有制形成D.扩大了收税对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制举,是皇帝亲诏临时设置的唯策取士的制度,用以选拔非常人才。它既是整个科举取士体制的一部分,又白成相对独立的系统。制举考试由皇帝亲临主考,试场设在殿廷,所以制举考试又有“殿试”和“延试”之称。唐代科举取士体制中有举和选之分,礼部常科中的进士、明经等属于举的性质,应试者大多是平民,及第仅取得身份;吏部铨选和科目选则属于选的性质:应试者往往足出身人、前资官等,中第后可任官。制举对应试者的身份没有特殊限定,登科者既获身份又能得官,唐代常科中的进士、明经等虽试时务策论,但不唯一,还要试帖经、杂文等,而吏部铨选则以考判和杂文为主。制举与策试直接联系在一起,只试时务策论,故唐朝常以“制策”或“策试”代指制举考试。

——摘编门俞钢《唐代制举的形成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制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代制举的意义。
2021-12-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