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
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2022-12-11更新 | 402次组卷 | 42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2 . 如图为唐代三省位置图,宫城正中为太极宫,是皇帝的居住和办公地。中书省、门下省与主行政的尚书省隔着宫墙,南北分开。这种建制构型,体现出(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尚书省加强对行政干预
C.宰相的权力进一步分散D.适应于强化皇权的需求
3 .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中的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该制度使(     
A.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结合
B.选官制度更加合理完善
C.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D.地方得到了有效的管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
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
2022-06-08更新 | 6507次组卷 | 6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2022-04-18更新 | 299次组卷 | 6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河西区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培优卷历史试题
6 . 《新唐书·百官一》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可见,唐初
A.中书省权力最大B.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
C.皇帝不参与决策D.三省互相制约机制确立
7 . 下图呈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大致演变历程,其主题是
A.中央集权的加强B.中央官制的完善
C.选官制度的完善D.中枢政务机构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
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
2022-01-12更新 | 7005次组卷 | 77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资治通鉴》载贞观元年:“上(太宗)谓黄门侍郎(门下省副长官)王珪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太宗这样做的根本意图是
A.明确分工,提高行政效率B.相互配合,增强宰相职能
C.相互监督,减少决策失误D.相互牵制,保证皇权独尊
10 . 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     
A.该凭证是官员告老还乡的依据
B.中国古代的制度建设走向规范
C.三省相互牵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D.尚书省的签署具有决定性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