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新唐书》中载:“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唐德宗贞元中,德宗将要起用卢杞担任饶州刺史,门下给事中袁高行使“涂归”权,封还词头,揭杞罪状,德宗只好接受袁高的意见。据此可知,袁高行使“涂归”权(       
A.保证了君臣间的权力制衡B.有利于决策的公正与合法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加强了门下给事中的权力
2024-01-2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职责明确、组织完整,三省六部既分别有独立的官署,又有明确的统隶关系,这改变了长期存在的“三公”“九卿”职权笼统、施政混乱的现象。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A.防止了政治腐败B.规范了国家行政
C.完善了监督机制D.提供了晋升机会
3 . 唐朝,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的皇帝诏令是违法的。唐中宗不得不把未经中书门下两省的诏敕封袋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不用朱笔而用墨笔。这反映了当时(     
A.行政效率提高B.监督机制完善C.皇权受到制约D.中央集权加强
2023-11-2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宰相为百官之长,多由一两位功臣、外戚担任,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并拥有相对独立的衙署。汉武帝时实施内外朝制,军国大事由皇帝和中朝官员于内廷商议后,再交丞相讨论执行。唐朝完善了南北朝时期的三省制,形成了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执行的三省分职制。此外,唐太宗常以“参预朝政”“参知机务”等职名,授予部分资历较低的官员参与决策。至唐高宗后,颓有皇帝加封的“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职名方能为相成为定制。

——摘编自田兆阳《古代行政中枢机构的嬗变及其走势》

材料二   制度指政而言,法术只是些事情或手段;不好说是政治。大抵制度是出之于公的,在公的用心下形成的一些度量分寸是制度。而法术则出之于私,因此没有一定恰好的节限……论汉代,西汉可说是制度,东汉则多半出于光武的私心。论唐代,确实可说在建立制度,而宋代则有许多只算是一种法术。清代政治在私心的作用下,制度的意义少,而法术的意义多。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汉至唐宰相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代政治“法术的意义多”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与秦汉不同,唐代宰相是一个集体,三省的首长均为宰相,其他官员也可由皇帝指派参决大政。这反映了(     
A.中央权力加强B.宰相制度相对完善
C.相权趋于弱化D.唐代官僚机构膨胀
6 .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其中核心问题之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B.设立中朝
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
7 . 景龙二年(708年),节愍太子初立,韦皇后因其非己所生,便让唐中宗下诏收回给太子的赏赐,让其与藩王一样每年定量领取物品。门下省给事中卢则认为太子身为储君,按传统制度其用度与君主一致,一应物品所需,可从库藏中广为支取,无须同于藩王,并以此封驳了诏令。该事件反映出当时(     
A.门下省处于决策中枢的地位B.政治决策的民主色彩浓厚
C.国家治理严格遵循传统制度D.专制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
2023-10-16更新 | 380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朝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基础上,设立了政事堂议政制度,主要由皇帝亲信主持集体商议;参与政事堂议政的除了三省长官,还有皇帝直接指派的亲信官员参与议政。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后改设到中书省,唐朝中期将政事堂议政处设在中书门下省,两省合署办公之所。唐朝政事堂的演变(     
A.加强了皇帝独裁权力B.提高了尚书省的地位
C.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D.取消了宰相的决策权
2024-01-30更新 | 263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分割宰相的权力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提高行政的效率
2023-08-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暑期返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代皇帝会对奏状中的潜在议题采取“搁置”的做法,不使之成为供大臣讨论的议题。皇帝的搁置权表现为对文书的“不报”或“留中”,皇帝对表状留而不发、未加批复的处理方式,也就是将议题搁置,暂时不决策。这一做法(       
A.造成了决策权与行政权分立B.避免了朝廷决策中的失误
C.有利于君主专制集权的强化D.破坏了政事堂的议政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