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支撑点,是古代中国极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1)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的名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秦朝相比,唐朝的宰相制度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一、二,说明官僚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所起的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有人认为这一变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谈谈你的理解。
2021-12-22更新 | 254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校云东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72《职官志》

材料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四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废丞相以后,明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从根本上看,古代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演变趋势?

(5)结合材料五说明,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文明演进方面有何功绩?

2018-11-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盂县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

1912年孙中山主持召开国务会议                           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

材料四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

(3)结合材料三说明,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文明演进方面有何功绩?

(4)比较材料二与材料四图的政体在权力结构上有何异同?

2017-12-23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502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2: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1)据材料1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局限性?

(2)材料2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相关评述正确吗?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说明。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