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据《新唐书》记载,“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例如,贞元年间(785805年),唐德宗欲起用卢杞担任饶州刺史,门下给事中袁高行使“涂归”权,封还词头,揭杞罪状。唐德宗只好接受袁高的意见。唐代“涂归”这一做法(       
A.具有政治决策的民主趋势B.体现出权力制衡体制的构建
C.表明权臣擅权现象的出现D.客观上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2024-04-20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新唐书》记载:“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这一现象(     
A.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B.表明三省分工合作互相监督
C.使得冗官问题逐渐凸显D.说明权力制衡体制渐趋混乱
3 . 《资治通鉴》记载唐初,中书令或由皇帝处领旨,或将宰相议决之事,交其属下中书舍人六员起草诏令,“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一制度反映了唐初
A.注重中枢决策的科学性B.实行集体决策削弱相权
C.中枢决策权力发生转移D.三省体制已经遭到破坏
4 . 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
A.相权有所分散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
C.“外朝”参议要政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
2020-01-09更新 | 8904次组卷 | 10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